加载中…
  
博文
       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这个话题。其实这也是老米为了打压就随便找个角度陷害我们,其财长耶伦说出的心里话:'不许中国制造业独霸全球'。就暴露了其本来面目!
      这也不由让我们好奇这个“产能过剩”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大肆宣传这个论调呢?
产能过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某产业的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销量,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能进行降价销售,随着企业利润的减少就会减少产量。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在市场上常常听到的“卖不动或者不赚钱”,但是到底赚不赚钱,到底过剩不过剩,这就要看他们能不能在市场继续干下去,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
      而美国提出的“产能过剩”是强加给我们政治概念,如果去掉这些政客的言论,就看中国商品在美国或者欧洲市场里到底受不受欢迎,便可得知是不是产能过剩了。
       既然我们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美国和欧盟的政客们依然抓着这个话题不放呢?为什么他们
标签:

财经

股票

情感

       2024年开年4个交易日,就跌了4天。这在任何时候都是说不过去的,这在历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我们要知道,股市一直以来都是在节前下跌,节后就会反弹。但现在呢?节前下跌,节后也继续下跌。这样散户怎么可能没有情绪?所以看到最近去哈尔滨的南方人很火,在股市中也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是去哈尔滨消费不起,而是要在股市中亏钱亏到底”其实这句话让人真的非常的心疼,你们知道吗?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有不断的利好消息出来,但是A股市场却一直涨不动,我觉得其根本性的原因,还是没有出现一个彻底性的股市规则改变。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一直非常期待的一是量化交易对冲:二是控股股东即大小公司的老板还在“合规的减持三是无限量的发新股。想要股市出现彻底的改变,那就要从规矩上彻底的改变,才能够让股市形成很好的上涨。现在很多小企业的上市公司老板,还是在想尽办法在套现,就是还在想尽办法的卖企业。所以想要彻底的改变,那就是必须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实质控制人持股比例,不能低于25%。试你
      近段时间,人民币开始升值,从近7.4的位置升值到7.1附近。非常奇怪的是:当时硬将人民币贬值绑定股市下跌的声音,突然没了音信。为什么没人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资流入,而股市应当因此上涨?
  如此看来,我们对A股市场上存在“隐性恶意舆论”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尽管这些年股市不断盘跌的诱因多样,但一股说不清来历的“隐性舆论”刨坑、埋雷也是重要诱因。比如,中国股市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小作文”。这些“小作文”有些是明显造谣,但有些却是在隐形中,用貌似合理的逻辑,把股市引向危机。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所以我们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斗争,不能不多对那些“貌似合理的逻辑引导”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人民币贬值、股市下跌”的舆论中,最为合理的解释是:试图用外资流向影响中国股市走向。
  如果我们确信人民币汇率与股市存在正相关关系,则所谓“北向资金”每天区区数十亿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就将左右A股市场每天上万亿元的交易?
  很遗憾,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走势这样的重大金融问题,相关方面未做出恰当的反应,没人从理论上和国际实践的角度指出:汇率和股价之间根
标签:

杂谈

教育

近期查看标普全球(S&P Global)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股四家大型科技公司总共投入了逾1万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

  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0年里,美股四大科技巨头苹果、Alphabet、微软和Meta总共投入了1.1万亿美元用于回购,超过了特斯拉(8050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7810亿美元)或Meta(7670亿美元)的市值,几乎接近英伟达目前的市值1.2万亿美元。

  苹果的回购力度居美股上市公司之首,投入额高达6210亿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1930亿美元的回购额排名第二。随后是微软和Meta,回购额分别为1800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

  其他公司回购起来也毫不手软。过去十年,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回购额处于1100亿至1200亿美元之间。强生、伯克希尔和家得宝分别以1130亿美元、77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的回购额跻身前十。

  过去10年,回购最多的20家公司总计投入了约2万亿美元,占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同期6.6万亿美元总回购额的很大一部分。

  作为对比,美股标普500指数在截至3月31日的10年里,涨幅高达约150%。

  回购减少了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总数,那么在利润
分类: 房市
近日,有一“专家劝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的建议引爆热搜。
     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报道引热议后,孟晓苏回应称:我几天前在“南方财富峰会”上谈“拿出5万亿来买房”的几句话,被网友们转发得很广,有人赞成有人质疑。我看需要再补充几句。2022
      近日,有一“专家劝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的建议引爆热搜。
      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报道引热议后,孟晓苏回应称:我几天前在“南方财富峰会”上谈“拿出5万亿来买房”的几句话,被网友们转发得很广,有人赞成有人质疑。我看需要再补充几句。2022年我国房屋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急跌到13.4万亿元,减少了将近5万亿元。这犹如釜底抽薪,国民经济发展怎能不受到严重影响呢?我所说“拿出5万亿元购房”,指的就是丢掉的5万亿元住房销售额。
      根据这番回应看,孟晓苏所提议鼓励购房的对象,其实并非所有的家庭,而仅指有支付能力的居民,而这种购房多也不是刚需,而是“改善性住房”。
      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当下,企业发
        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重回“6时代”、A股逐步回暖,诸多利好因素让外资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投行加入看多中国股市的行列。高盛、摩根士利丹、摩根大通、瑞银等外资投行纷纷预测2023年A股回报率将大幅上升。随着A股吸引力逐步增强,北向资金加快入场节奏,各类追踪衡量中国股票的ETF也获得投资者抢购。
  四成外资机构伺机加仓
  华尔街大行看好中国市场

  针对外资在未来12个月的中国股票投资计划,美银全球研究调查显示,40%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在回撤时加仓。从近期多家外资巨头发布的2023年投资策略来看,“做多中国”已成为其共识。
       美银2023年首选的十大交易中就包括做多中国股票市场ETF,美银表示,中国市场有很高的“过剩储蓄”,仍处于逆势看涨阶段。高盛继续给予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其预计,2023年A股估值会明显回升。
  “从目前时点看,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的总体回报率约16%,2023年两大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长分别为8%、13%。”
标签:

杂谈

时评

教育

情感

10月24日,江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巡视员董立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长期在纪委系统工作
  董立新,男,汉族,1967年9月出生,今年55岁,江西玉山人,大学学历,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董立新长期在江西省工作,曾担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主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处长,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2015年7月,董立新担任景德镇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18年1月兼任市监委主任。
  董立新在景德镇工作期间,颜赣辉曾担任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颜赣辉在后来成为上饶市市长、宜春市委书记,2020年6月被查。
  2021年4月,颜赣辉因受贿罪获刑11年,法院审理查明,颜赣辉在包括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等多个岗位上敛财超2611万元。

  说回董立新。
  在颜赣辉被查之后不久,2020年8月,董立新到了江西省会城市
上周有两大消息引发投资界关注。
  一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破“7”。 9月1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7.0071;16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报7.0211(截止16时),时隔两年多再次破“7”。
  二是9月15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从活期到定期再到大额存单,从3个月期到5年期全线下调,降幅从5个基点到15个基点不等。
  第一个消息自然对股市不利。因为A股绝大多数都以人民币标价,人民币汇率跌,股市自然也跌。但相比较而言,许多货币兑美元汇率跌幅更大。从6月底以来,欧元跌6.4%,英镑跌7%,日元跌8%,而人民币跌5%。但人家这些股市的跌幅却比A股要小。以周五为例,A股又是4200只个股下跌,一周下来,沪指、深指、创指跌幅高达4.16%、5.19%和7.1%。
  第二个消息本应利好股市。在笔者看来,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利率,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将资金往股市中“赶”的意思。试想,目前六大行公布的三年期存款利率都已下调至2.6%,五年期才2.65%。而据Wind统计,两市有1135家公司的股息率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1.75%)、有521家公司的股息率在3%以上、股息率TOP50的公司均超7%。
  不仅是股息率,拿整个股市来说,国际大投
2022-04-05 15:03:24)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制裁,包括冻结在这些国家的俄央行官方储备资产、实体或个人的私有资产,甚至将俄罗斯部分银行“踢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在这场博弈中,俄罗斯甩出“以卢布结算天然气、以黄金锚定卢布”的“撒手锏”,金融战再度升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有必要摆脱美元的统治地位,因为美元已从普通的支付、结算和投资工具变成华盛顿的政治讹诈手段。美元地位正在遭遇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质疑。
  美国滥用金融制裁措施将激励一些国家采取去美元化战略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国家正在就以何种货币进行贸易结算重新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发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导致全球金融体系更加“碎片化”。
  戈皮纳特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表示,包括对俄罗斯中央银行实施相关限制措施在内,西方制裁可能推动一些国家形成基于贸易的小型货币集团。在全球贸易中更多使用其他货币将导致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