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潮》课例设计

(2022-09-29 11:11:00)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字词教学

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7个生字出现在第23自然段中。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及书写。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来认识“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三、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四、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五、.预习提纲

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六、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潮  据  堤  阔  盼  滚  顿  

渐  堵  犹  崩  震  霎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

2.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

课件出示: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板书:气势磅礴)

(设计意图: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字的结构、写法等来加强他们对字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用成语来描述大潮给人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2.说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日期。

2: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地点是盐官镇。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

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

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能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这种训练是一种综合训练。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