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藏白石作田黄冻松下论道印章
欢迎赏评指正!
~~~~~~~~
知识连接。。。
田黄石,产自于福建寿山溪旁的稻田底下,也是属于寿山石的一个品类,由于名气太大,就独立成了一个品种,田黄是被尊称为“万石之王”,从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被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所收藏,到了明清两朝更是热闹,连皇帝祭天都要摆上一方田黄。
田黄成品最多的是印章,也被世人称作“印章之王”,乾隆皇帝的印章就有很多是田黄石雕刻的,田黄石的产地是唯一的,田黄产于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寿山溪一段约8公里的溪流及溪旁水田的底下。就是福建寿山村的水稻田里,经过几百年的开采,稻田已经被翻了无数遍了,到现在已经绝迹了。
现在的田黄可以说是有市无价,在一般市场上2010年一块品相一般的田黄每克也要卖到3000一5000元,如今每克10000-30000元,近年年的拍卖市场行情来说,品质差一点的重量在30克的田黄石在拍卖会上的拍价是150万元,折合下来就是5万元一克。如果是中等品质重量在26克的田黄石在拍卖会上拍价是230万元,折合下来相当于十多万元一克,当然了要是高品质的田黄石价格会更贵,其价格大多在一克20万元以上。为什么田黄的价格这么高,其实跟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一定关系的,中国自古就尊崇黄这个颜色,“黄”在古代是帝王的专用色,所以田黄也被称作“帝石”。产地唯一,数量稀少,名人效应加上文化内涵,让田黄石的价格突飞猛涨。
本藏白石作田黄冻松下论道印章
田黄石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石色、石形、石皮、石质和萝卜丝纹,也可以用这些特征来鉴定真假。
1.石色:按色的品相可分为:鸡油黄、红田、白田、黑田等品种,但是黄色是所有种类的基调色。
2.石形:田黄石都是呈现出鹅卵石状,基本没有棱角,这是因为田黄石从母石中脱落后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迁移运动,不断的被水流冲刷造就的。
3.石皮:大多数田黄石表面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石皮包裹,皮壳有厚有薄不规律,田黄内部和表皮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表面深,越往里越浅,石皮从单层至多层均。
4.石质:田黄质地细腻温润,多为半透明或微透明状态。
5.萝卜丝纹: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田黄石内部的纹理像萝卜纤维一样的形状。
这几个特征都是判断真假田黄的重要依据。
由于现在福建寿山田黄已经绝迹,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田黄石的替代品,比较出名的有连江黄石、巴林福黄和老挝北部黄,我们就来说说这些替代石玉田黄石的区别。
连江黄石的产地和田黄石产地就差几公里,颜色质地和田黄都非常接近,市场上也有很多人把连江黄石冒充田黄来卖。连江黄石的光泽度不够,看着比较干,质地也远远比不上田黄那么温润,最主要的区别是连江黄石的纹理是又粗又直,跟萝卜纹的差别挺大。
巴林福黄与田黄齐名“南田黄,北福黄”就是讲的寿山田黄和巴林福黄,都是属于印章石里的帝王级别,福黄没有石皮,也没有萝卜纹,但是福黄温润细腻,肌理洁净,微透明,灵度高。它们在文化、品质、产地、价值等几个方面,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老挝北部黄是在2014左右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开始大家对老挝北部黄的认可度并不高,但是到现在北部黄的价格相比那时候已经翻了很多倍了,老挝北部黄不仅仅是颜色跟田黄相似,温润度细腻感也是非常好的,但是纹理上还是有区别的,它也没有那种萝卜纹,现在老挝北部黄也是备受中国的收藏家的追捧。
~~~~~~~
作者简介
描述(可选,在图片下方显示)
#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他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工诗,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出版有《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多种。
齐白石 - 艺术特点
艺术师从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描述(可选,在图片下方显示)
#
绘画专长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 - 艺术理论
齐白石论
齐白石是一个勤劳朴实的老农民。实际上,他是一位有修养的乡下人,或者说是来自乡间的文化人;在他那些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中,特别是在“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中,分明映照着他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
当他听从了陈师曾的劝说,“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在这表面上的形式变革背后,是内在情思的变革,他再也不能用八大山人的那种表现情感的艺术语言,而必须找到表现自家情感的自家的语言。
他的画和印、诗一样,在变法之后,集中表现的是怀乡的情感,是这位老人儿时生活的回忆,是这位”湘上老农”对农家风情的热恋。在古人从未入画而他自己却反复表现的《柴耙》第二幅中,右题“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器一一画之”,情犹未已,又题新句56字:“似爪不似龙与鹰,括枯爬烂七钱轻(自注:余少时买柴耙于东郊,七齿者需钱七文)。
齐白石以本质论,即其自我论;齐白石以变法论,亦即其变意论。或者说,齐白石的本质的表现,才是其“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