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紫砂壶~清文人壶代表大家杨彭年造天青泥龙钮梅花帖塑御器题字瓜棱壶
《咏帖塑紫砂壶》汉御天下
塑花紫泥竞秀雅,观品赏器忘啜茶。
神形气韵比天工,飘香清心更风流。
《咏茶之壶》汉御天下
沸煮五湖四海水,
容藏九洲八方茗。
一瓢洗尽世间浊,
满园飘香已无忧。
本品为篆书方印杨彭年造龙头钮梅花题字帖塑御品瓜棱紫砂壶。尺寸:长约17.8X宽9.8cm,气质丽雅隽秀,比例合谐,帖塑花饰题字风雅,工艺非凡,精美绝伦。龙头圆雕盖钮,壶身一面帖塑梅花盛开的枝叶,一面以行草书体帖塑“御器利群”四个秀丽字样,意境高雅,文韵独特。壶底中部有篆书阳文杨彭年造方印及古龙窑烧字印。整器显暗猪肝色泽,如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光可鉴影。包浆老道,层次丰富,光泽润亮,内敛可喜,熟旧开门。器形饱满,挺拔出神,点线面设计得体,感观极佳;工艺独运,制作精良,纹样细腻 ,造型隽美,弧曲舒张,顺畅无比,手工精湛,形神气韵超然,秀丽隽永,精美非凡,傲立盖世,可堪称“极品中的极品”比肩“神品”。以龙头为盖钮,以及壶身体现的“御器”二字可以说明本品身价非同凡响,极其尊贵,应专为皇权所御用之美器。精工巧制,巧夺天工,不愧为清中期最具代表性紫砂大家杨彭年之手笔,反映出杨彭年传承龚春及时大彬手工制壶传统工艺并以创新,同时也说明其具高超技艺和聪明的智慧及广博修为,这些应值得后世学习。
欢迎赏评及指正!
<神秘极稀少的极品天青泥紫砂壶>
紫砂又称五色土,在紫砂泥料五彩缤纷的陶色变化中,紫,朱,米黄三种基本呈色中也有不同的色泽效果,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有变化,不一而足。这也是紫砂的魅力之一。很多壶友玩到一定程度会追求较高品质的泥料,比如天青泥,大红袍等等。那今天就来说说天青泥,这个被众多人追捧的珍贵泥料。下面先引用《宜兴文史资料》以及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对天青泥的的叙述。
根据《宜兴文史资料》148页对杨彭年的介绍,杨彭年“善制茗壶,擅捏制法,常为陈曼生造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
《阳羡茗壶系》里面对于天青泥的文字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口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词语注解
蠡墅:丁蜀镇黄龙山东面的一个地名
夹支:指夹脉。
梨冻色:透亮的淡褐色。
松花色:浅黄色。
豆碧色:豆绿色。
密口泥:由于在原本中空缺,所以以“口”字代替。
轻赭色:浅咖啡色。
腠络:腠,皮下之间的空隙叫腠;络,人体的脉络。
光怪:光怪陆离的意思,解释为形状奇怪,色彩繁杂。
清杨凤年制天青泥风卷葵 壶高:10.6厘米 口径:6.7厘米 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清杨凤年制天青泥梅庄 壶高:10.2厘米 口径:9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天青泥也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紫砂泥料,徐秀堂和山谷合著的《宜兴紫砂五百年》一书中记载,天青泥历史上产于丁蜀镇大水潭岩口内,在清末由于矿透水封矿已经绝迹,所以只要是原矿天青泥的壶一定是晚清之前烧制的。解放后国家曾组织硅酸盐研究所调配,最终也没配出来。故以后就没有这个泥色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天青泥的紫砂作品也非常少,仅见于清代杨氏兄妹的作品。就是说从清末原矿天青泥的绝迹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天青泥原矿,当然不排除在将来可能会发现新的矿源。天青泥的原矿存世量是及其稀少的,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存世量,而目前市面上却是随处可见的“原矿天青泥”,多数号称是家藏,不知道从何藏得,既然是那么珍贵的东西为何拿出来销售呢?现在很多的商家要么就是太缺乏常识,要么就是道德败坏,直接在泥料里面加化工料变成各种色调的蓝色,就说发现了“已经绝迹”的天青泥。天青泥中,暗肝色应该占十之八九,其他五种夹层泥虽然也是天青泥,但是量非常少,所以可以明确一点,天青泥烧出来绝对不是蓝色,所以一些商家把蓝色的壶就说是天青泥制作而成,把绿色的壶就说是原矿绿泥所制,如果能对紫砂有一点了解,或者多看看相关的书籍就不至于闹这样的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