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珍币~凤毛麟角的1895英国马剑银币之铝质样币

极品珍币~凤毛麟角的1895英国马剑银币之铝质样币
物以稀为贵,在100多年前,铝曾是一种稀有的贵重金属,被称为“银色的金子”,比黄金还要珍贵。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制造一顶比黄金更名贵的王冠──铝王冠。他戴上铝王冠,神气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拿破仑三世在举行盛大宴会时,只有他使用一套铝质餐具,而他人只能用金制、银制餐具。因为当时冶炼铝十分困难,铝的价格比黄金还贵重得多。即使在化学界,铝也被看成最贵重的。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有了电之后,人们发明了电解铝的制造方法,铝的价格就跌到了我们今天说的白菜价。铝从发现到制得纯铝,经过十几位科学家100多年的努力才成功的。
拿破仑对于铝制品的喜爱远远不止于此,在拿破仑非常喜欢大摆筵席,邀请其他的国王和将军。在一次宴会上,给嘉宾准备了一套金餐具,这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可重点是这位拿破仑自己用的是铝餐具,这一下子就成了场上的焦点。让在场的嘉宾都非常羡慕,羡慕拿破仑能够拥有一套那么特殊、珍贵的餐具。这让拿破仑非常开心,大长面子和众不同 的威仪。这还不算完,拿破仑对铝制品的喜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了。他为了突出自己的富有,给了法国科学家一大笔钱,让他们大量生产铝,喜欢用铝制的胸甲装备自己的军队。可惜这个梦想最后还是没有实现,不过他自己的卫队倒是装备上了。他自己本人也有一套铝制的胸甲和许多铝制的纽扣,这些纽扣都被缝到衣服上。由此可见,当时铝绝对是现在世人意想不到的尊贵。
样币是钱币出现而随之出现的,区别于流通币的特殊币种,作为样板制作的自古皆有,而随着清代机制币的大量出现,各种质材的样币也更为丰富起来,有金质、银质、铜质(白铜、黄铜、红铜等)、铝质、镍质或其它合金等的样币,分试机样币、呈批样币、送礼样币、存档样币。。。等等,各种样币铸制均极罕,有些只制作几套供样,时至今日遗存如凤毛麟角,均稀不可求;样币是钱币收藏中最稀罕及最顶尖的品种,是很多收藏者梦寐以求的藏品。有文载:“清朝在试制样币时,多采用铜,青铜,镍,铝等合金材料(注:《中国币图说汇考》18页耿爱德著)”。并请参查本博此前发布的多枚龙洋铝质样币,均稀罕珍贵非凡。
1895英国马剑银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曾发行过圣乔治马上斩妖图的银币。该币正面是维利亚女皇胸像,背面是大英雄圣乔治骑在马上持剑斩杀滚在地下的有翅膀的海妖,行内俗称它为"英国马剑银币"。该币币值1克朗,但按照英国惯例,在银币上未标明币值。它是19至20世纪英国所发行的最大币值的银币和主要品种。该币图案艺术性强,雕像和铸工精致,在国际上有知名度,也受到国内银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该银币雕刻工艺极其精湛,其珍贵程度和价值较高。
马剑银币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两个版本,第一版本高冠马剑铸造于1887至1892年,第二版本铸造由1893至1900年。
两种版本的银币重量、大小和成色都是相同的,币重28.275克,直径38.5毫米,厚2.6毫米,含银量92.5%。它们不同的地方是:
1、第一版本银币的币边是齿边;第二版本银币的币边是文齿(币边一圈上有文字);
2、第一版本银币上的维多利亚女皇是中年时期的胸像,头戴尖顶皇冠和纱披,第二版本银币上的维多利亚女皇是老年时期的胸像,头戴平顶皇冠和头巾;
3、第一版本银币上环周边的文字是VICTORIA(维多利亚)D:G:(蒙神之恩的缩写)BRITT:(英国及其属地)REG:(英女皇的缩写)F:D:(护教者的缩写),没有印度女皇(IND、IMP)这句词;第二版本银币上环周边的文字没有用缩写,并加有IND、IMP、(印度女皇)一句词。币周边外文的译意是:护教者维多利亚蒙神之恩,成为全英帝国女皇及印度女皇。
有不少文章在谈及英国银币上铸有"印度女皇"时,总是说:"1876年英国侵占印度为殖民地,维多利亚同时取得女皇后,以后相袭沿用。"但是在英国马剑银币上,"印度女皇"一词在1893年开铸第二版本时才首先使用。在这之前的第一版本银币上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