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2024-06-06 21:16:07)
标签:

教育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村中历史与传说、丛书目录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回忆录原作者:潘彬(南海世德堂第23代孙)写作于1997年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了,村人才纷纷庆幸地回到家里。事后据闻日军只是路过,没有在村中停留。在那个时代,村里人只要听到什么风吹草动,都如惊弓之鸟,所有人都在惶恐中度日。
    日军第四次进村就是突然而来,村人无可躲避,只得听天由命。这次日军逗留的时间很短。目的只是掠夺食品,进村后立即到一大户人家搜掠了十多缸的片糖,然后抓了几个青壮年为其扛抬,运到邻村后抓些人接力,就把他们放回来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见到有日军进村了。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经常见到盟军飞机过境,而日军在乡村也呆不下去了。在民乐墟经常见到的是汪伪政权的“绥靖军”,这些伪军驻在百滘一带的祠堂内,对于往来的村民也不加理会,直至日军投降,这些伪军就随之消失了。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1944年的中秋夜,月色清朗,村人照例“烧番塔”去庆祝中秋,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听到炸弹声,吓得村人四散奔逃,一阵轰隆声过后就复归平静。第二天据说是石牛石马的岗边掉下了炸弹,应该是盟军的飞机误投扔下来的,幸好没有伤及村民,这天前去观看情况的人很多。
    八年的沦陷使老百姓的生活陷于绝境,除了一些有田可耕的大户人家之外,饿死的人难以统计。那时只要有可供半饱的耕地,不愁找不到老婆,因为不少逃难的外地妇女到处流浪,有的是家破人亡剩下孤身一人,有的是原籍被毁无家可归,有的是没有粮食无以为生,这些人只要有口饭吃就什么工作都愿意做。那时能有野草番薯充饥已是很大的幸福,村头拆毁的房屋到处可见,拆屋的目的是为了取出木材变卖,砖瓦是不值钱的,所以无屋顶的屋架到处皆是。村中很漂亮的思园祖祠堂一夜之间被拆去顶部,那些很好的坤甸梁柱以及雕花檐板很快被抢夺一空,见者无不心痛,然而为生活所迫亦无可奈何。
    由于村头耕地少,农业不多,所以村中建筑破坏程度特别严重,那些纺织业越发达的地区越是死人最多,关键就是没有粮食来源。那时的太平墟十分旺盛,一是有西江水路的便利,二是作为隔海沙所种的番薯、芋头、甘蔗的集散地,每到墟日,买卖杂粮的人川流不息,只是纸币天天贬值,物价日日上涨,百姓叫苦连天。那个年代粮食贵如黄金,只要有粮食什么贵重物品均可换回来,那些价值不菲的字画古玩,用很少的粮食就能换到,这使一些农业户很快就发迹。当时除了粮食奇缺,衣料也非常缺乏,所以墟市中旧故衣摊档很多,许多人以此谋生。在饥饿中挣扎的人们会找些野外的食物充饥度日,如在林中打雀,在涌边捕鱼捞虾抓蟛蜞,运气好的还捉到黄蟮或水蛇,傍晚还可以到田间拾田螺,晚上可以抓田鸡(青蛙),这些都是困难时期极好的食品。利用荒地种蔬菜瓜果也很普遍,各家各户也会自养鸡鸭,但饲料缺乏也不可能养多。
    1944年8月的一天拂晓,街上人声鼎沸,当时不知什么缘故,接着听到爆竹和锣鼓喧天,后来知道是日本战败投降了。那时人们兴奋的心情难以言状,各处门楼都贴上“山河恢复,国土重光”的大字对联,有些主要大道还搭上牌楼张灯结彩,横眉写上“庆祝抗战胜利”。多年来死气沉沉的村头又一下子活跃起来,舞狮的也来助兴,村里比春节时还热闹。民乐市更是从广州请来明星戏班,连演数天,一时人山人海,庆祝活动在各墟市间此起彼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乡民均沉浸在抗战胜利的极度喜悦中。
    这一年的春节更是与往不同,既是新年欢乐又是庆祝抗战胜利,各墟市一片繁荣景象。当时民乐墟最旺,官山由于被炸后没有复原,只是草草的建一条小街,但官山码头开始有生机。战后不久,省樵航线立即恢复通航,初期是一艘“利樵”电船行走,它的动力来自两台改装的汽车马达,那时是很了不起的交通工具。该船停泊民乐窦边,在官山中途接载,经过海口、吉利、澜石、平洲、白鹅潭,抵达广州西濠口。后来改为正规的“粤利”内河客船(俗称:花尾渡),每天上午九时由民乐开出,晚上九时从广州返回。沙基、丹灶的人也用驳船驳至民乐,搭此航线至广州。最后又改为一艘“公生”电船行走省樵,这样就更加带动了民乐与官山的兴旺,而西樵的交通基本恢复了战前的水平。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鬼子进村”时期的西樵村头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