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奇葩古埃及(17)三千多年前的“清明节”
编撰(PanWS)
女法老和图特摩斯三世共治期间,仍然采取老套路向周边政权举起大棒、拓土固疆。两人分别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努比亚先后发动的多次战争,通过战争的胜利来震慑异族谋叛者,同时也保证贸易通道的畅通。法老把战争中劫掠的大量财富,许多都献给了太阳神。卡纳克神庙得到进一步扩建,女法老为其母亲内芙尔塔里、曾经的“神之妻”修建了姆忒神殿,姆忒神即阿蒙神在天界的配偶。神殿的壁画上,刻画有女法老的母亲与阿蒙神指尖触电的瞬间,暗示其母亲怀孕的时刻,即女法老为太阳神阿蒙之女。另外还修建了一条塔门廊道,将姆忒神殿与阿蒙神殿相连,而拱卫塔门两侧的就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花岗岩雕像。阿蒙神原是上埃及的太阳神,下埃及的太阳神称为拉神,所以阿蒙-拉神也就成为上下埃及都能接受的太阳神新称谓。
上了年纪的女法老经常来到母亲的圣殿中冥思,还得到阿蒙-拉神的启发,哈特谢普苏特决定雕凿两座刻满颂词的巨大方尖碑(30米高),运到神庙中安放。今天卡纳克神庙中仍然屹立的最高那座方尖碑就是约三千五百年前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时期修建的,另一座方尖碑残件也在庙中展示。当年两座高大的方尖碑顶部还镶嵌着黄金,日出日落之际,站在底比斯尼罗河畔都能看到神庙中方尖碑所散发的耀眼光芒,虔诚的民众无不感受到阿蒙-拉神对这方土地的护佑,也感受到当世女神哈特谢普苏特法老的神威。女法老似乎要立地成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工程建设上,很少再发动对外战争,政局稳定,贸易通畅,财源滚滚,国力强盛下外部势力也无力此时向女法老发起挑战。
女法老在卡纳克还精心设计修建了属于自己的红色神堂,在红砂岩墙壁上专门刻画出自己和女儿,以及少年图特摩斯三世拜祭太阳神的情景。当时尼罗河水能直达神庙内,每到一年一度的奥佩特节大巡游时(尼罗河泛滥期次月),圣船分别搭载着阿蒙神、姆忒神、孔苏神(古埃及月神)、哈索尔女神等众神雕像,从女王的神堂出发沿尼罗河巡游,底比斯沿途民众早早备好鲜花恭迎圣船,底比斯这个名字的含义就与这个众神聚集的情景有关。后来法老在卡纳克神庙往南约2.5公里的河畔又新建了一座神庙,即卢卡索神庙,众神游行时会南行至卢卡索神庙。
女法老在卢卡索神庙的河对岸山麓叫哈布的地方还修建了一座神庙,哈布神庙往北约两三公里,就是哈特谢普苏特为自己新建的宏伟享殿。每年的“谷底美丽节”也有一次大巡游,节日当天从卡纳克神庙出发的巡游船队,浩浩荡荡开往卢卡索神庙,搭载齐众神像后开往对岸的哈布神庙,经过女法老已故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的神殿后,最终到达女法老享殿前的斯芬克斯大道(狮身人面),女法老把满载的烛火和鲜花分给围观的民众,让他们带去献给已故的亲人。而来自底比斯的居民陆续来到各家亲人的墓地前通宵露营野炊,一家人兴高采烈的开派对,阵阵欢歌笑语,以此唤醒九泉下的亲人,让他们一起来分享庆典的快乐和美酒佳肴,直至活动结束后再返回冥界。这种约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民俗,与我们今天的清明节祭亲祭祖的习俗极为类似。也可见底比斯的尼罗河西岸山地为当地居民的墓园,而女神山另一侧的帝王谷则是王室贵族的陵区。而且女法老宏伟享殿所在位置的风水选择,前有宽阔明堂神道和波光粼粼的尼罗河,后有高耸的女神山,两侧山脊如双龙护佑,河对岸的神庙金顶璀璨,神庙周围底比斯的民居袅袅炊烟如不灭之香火,这绝对令三千多年后的神州堪舆大师们五体投地。
到了节日第二天,载着神像的船队驶返尼罗河东岸的神庙让众神归位,而卡纳克神庙的位置与女法老的享殿正是隔河相望。宏伟的哈特谢普苏特享殿,除了殿前有威严宽阔的狮身人面大道,享殿的人像巨柱式建筑风格无疑是千年后古希腊罗马式建筑风格的鼻祖,立柱上雕凿的人物正是戴着假胡须和上下埃及双层王冠的女法老,其形象造型则是模仿冥界之神奥西里斯。女法老工程浩大的享殿靠里面的部分完全嵌入了山中岩体,而且还修了一条秘密的地道,一直通往其在帝王谷中的陵墓。女法老恢弘的享殿今天仍是埃及的热门风景区,享殿中的壁画和文字记载了女法老人生的重要时期,如其父王宣告其为继承人,父女出征碾压敌军,女法老加冕典礼,女王红海远征,还有女法老与太阳神之间的触电故事等画面。
除了在底比斯修建神庙与王陵殿堂,女法老还充分展现其统治力和宽阔的胸怀,她在全国各地兴起了神庙修复或重建的热潮,包括在各大神的发源地重建了鹰神荷鲁斯神庙、哈索尔女神庙、托特神庙,大猫女神帕赫特神庙等,还修复扩建了各大城市和要塞中破旧的重要建筑,包括在旧都孟菲斯新凿了更多的狮身人面像等等,还让地方民众把因长期战乱而荒废的各种节庆巡礼习俗恢复延续。女法老为自己所写的铭文说到,也许有人会质疑她所做的,认为她好大喜功,不过她已做了王位继承人应该做的事情,也对得起自己的父王。
无论如何,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为后世留下如此之多的文化遗产,确实值得称颂赞美,那些幸存于世的神庙殿堂,壁画,石雕和文字,让世人看到了三千多年前一个文化丰富、繁荣富庶的古埃及王朝。约在公元前1458年夏天,从摄政开始算,执政二十二年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终是难敌岁月、撒手而去,成为帝王谷中豪华地宫的居民,时年约六十多岁。女法老选择与父王图特摩斯一世同穴,为其操办法事的正是其养子、血气方刚的图特摩斯三世。一千多年后的古罗马帝国,当帝国的执政官没有男性子嗣时,通常也会选身边比较优秀的子侄,收作养子并加以重点培养,将来可继承其统治权,连著名的古罗马统治者奥古斯都(屋大维),也是以恺撒养子的身份起家的。安敦尼王朝时期的图拉真、哈德良等皇帝选继承人时也是如此。
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生前为自己石棺所选的铭文为“永垂不朽如不灭之星辰”,这句话竟是抄自第十二王朝一位权倾一时的公主内菲露普塔的石棺上铭文,内菲露普塔也是阿蒙内姆哈特四世的王后,曾为其父王和丈夫先后辅政多年,而她的妹妹索贝克内芙露也受她影响涉政,并最终成为史册留名的一代古埃及女王,可见她们都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敬佩和模仿的先辈。

(图17-01:约公元前1473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石雕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品。)

(图17-02:卡纳克神庙百柱大殿色彩复原图。)

(图17-03:鼎盛时期的卡纳克神庙,可见众多宏伟的塔门与方尖碑,巨柱林立的廊道庭院,搭载神像的游船泊池可直通尼罗河,阿蒙神殿前的圣湖历史悠久。图中没有显示当年这座用无数黄金打造的金碧辉煌的宗教圣城,其奢华超乎人们的想象,也许今天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金顶还能找到一丝类似的影子。)

(图17-04:卡纳克神庙中幸存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时代的方尖碑,由于后来的图特摩斯三世法老扩建卡纳克神庙时,故意用高墙遮挡女王的方尖碑,以突出自己的功业,降低女王的影响力,无意中使哈特谢普苏特的两座历尽沧桑的方尖碑留存至今天。)

(图17-05:埃及王朝鼎盛时期,尼罗河西岸的山麓可谓神庙祭殿林立,而早期修建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宏伟享殿仍幸存至今[右侧山麓凹入处],不过已是历尽磨难,而女王时代的壁画雕像也大都面目全非了。)

(图17-06: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宏伟享殿遗迹仍屹立于尼罗河畔,山后面的帝王谷是原来女王与其父亲的合葬之处。)

(图17-07:哈特谢普苏特享殿立柱上修复的部分女王雕像,其他大都被后世法老有意毁坏了。)

(图17-08:底比斯鼎盛时期搭载神像的圣船巡游路线示意图,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东西两岸的大型神庙祭殿都修建有水道和泊湖码头,搭载法老和神像的船只可顺畅地巡游各处。)

(图17-09:帝王谷王陵分布图,其中上部KV20为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最初与图特摩斯一世合葬的王陵。而在面河一侧建有女王的宏伟享殿,殿内有秘密地下通道进入KV20中。)
(图17-10:三层结构的哈特谢普苏特法老享殿的俯视图,可见最里面的殿堂已嵌入山岩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