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泥塑活动在小班年龄段的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爱玩泥
(2016-09-24 22:21:17)
					
											标签:
																				
                            泥塑艺术在幼儿园的实 | 
					分类: 2015“十二五”市级小课题 | 
浅谈泥塑活动在小班年龄段的教学实施策略
——我们爱玩泥
碑林区东木头市幼儿园  程晓侠 
【摘要】
在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园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下,我们结合本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确立了特色活动——泥塑。幼儿园泥塑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很有成就感;制作中蕴涵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的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从激发兴趣、培养基本技能、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和拓展等环节加以指导,让幼儿在玩泥活动中感受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泥塑
 小班
 兴趣
 活动策略       
泥塑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活动,它以黏土为原料,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形象等。泥塑活动有较大的可塑性,幼儿喜欢捏捏、搓搓、拼拼,泥塑活动可以成为幼儿的第二语言。泥塑的制作工艺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只有橡皮泥基础的小班幼儿来说,直接用陶泥进行塑形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选取色彩鲜艳,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可互相染色搭配的泡泡泥作为幼儿练习基本技能的材料,由于它易塑形、可自然风干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简单,但成品效果又漂亮又有特色,幼儿都非常喜爱、兴趣浓厚。
一、规划在前、心中有数
在特色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需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发展实际,制定特色活动计划,并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预设了本学期泥塑特色活动的教学内容,避免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保证特色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
根据三岁幼儿的思维水平、动手能力及手部肌肉发育的程度,我们把小班泥塑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要求落脚在:认识泥工的材料;尝试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泥工刀、模具、火柴梗、吸管等)来进行造型;学习一些简单的泥塑技能,从手掌动作的掌握逐步过渡到五指协调动作;用搓、团、压、拧、粘合等方法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积极参与泥塑活动的前提。给幼儿一团泥,多数的幼儿都会本能地拿起泥摔着、捏着、用刀切着,但是行动缺乏目的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搜集大量的泥塑作品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感受作品的不同造型和美丽的图案花纹,当幼儿的目光被深深吸引的同时,再拿出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彩泥,并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如:“今天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汤圆)!又变了什么?(蜗牛)!哇,真好玩!你们也可以试一试!”这样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的成功操作会大大提高幼儿对泥塑的兴趣和自信心,抓住机会进一步教授捏泥的技巧,会让幼儿更加乐于主动参与泥塑活动。
2、常规教育
小班幼儿手腕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协调能力较弱,直接进行作品塑造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开始可以把活动重点定位在活动常规方面,如:知道不能随便乱扔泥,不同颜色不能混杂在一起;要爱护彩泥,爱护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保持衣服、桌面、地面的干净整洁等。在技能的掌握方面,可以暂且不做硬性要求。每次活动时,可以多鼓励幼儿大胆地玩捏面泥,尝试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
3、技能学习
在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引导幼儿尝试学习本年龄段能够掌握的几种基本技能,例如:团、搓、压、盘、捏等方法。鼓励幼儿从塑造单一的基本形状开始,选择的内容都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便于表现的物体。例如:《甜食大作战》主题中的“汤圆”“饼干”“棒棒糖”“蛋卷”等,具体的做法是先将泥放在手心,两手稍用力团圆,团出一个球状,就成了“汤圆”;把“汤圆”用手掌压扁就可以做成“饼干”;将泥均匀搓长变成长条状,再由内向外盘成大大卷,就成了“棒棒糖”;还可以将泥搓圆压扁再用圆棍压平,由一侧向内卷起来就成了“蛋卷”。
三、有序开展,逐步引导
1、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
在泥塑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做饼干给熊宝宝过生日;做甜品师,开甜品店等。教师还可以选择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融入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学说能够帮助幼儿记忆制作方法的儿歌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泥塑技能。例如:好吃的热狗——“团一团,团一团,团出一个大圆形;搓一搓,搓一搓,搓出一个椭圆形;两头轻轻捏一捏,变成一个枣核形;剪一剪,剪一剪,剪出三张小嘴巴;搓一搓,搓一搓,搓出一根长条形;轻轻放入面包的小嘴巴,热狗就做好啦!活动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者的种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是形成幼儿强烈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们需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创造中去。
2、耐心细致地示范讲解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更多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技能技巧。在小班泥塑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是教师给幼儿看一看预先准备好的实物或教师自己塑造的范例,通过让幼儿观察,明确它们的名称、形状、颜色。教师再开始向幼儿逐步示范,边做动作边讲清楚方法技巧。如果所做的物品需要两、三种技能,我们就先分别把这几种技能演示给幼儿,让幼儿理解每个动作的顺序、要点,最后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提示完成制作活动。
3、分享展示作品
幼儿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能干的小手,是自己的创作,当然更是他们体验乐趣的过程。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他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基于这点,有时我们需要在讲评时把幼儿的作品收集起来“开店”,请幼儿到店里来“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幼儿会很自然地挑选出他们认为好的作品,然后请幼儿讲讲为什么喜欢,从而达到讲评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主题墙面上、公共区域里,供大家参观、欣赏。
4、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延伸
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因此集体教学活动是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所以还需要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渗透和拓展,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泥塑活动。如在《甜食大作战》活动中,让幼儿尝试制作各种好吃的点心、甜品,送到娃娃家里去招待客人;泥塑活动区域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练习搓团、捏扁、压平、粘合等,使泥塑的技能技巧能得到巩固。
总之,在活动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是基础,使幼儿体验创造快乐是目的。希望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有趣的泥塑活动中健康活泼地成长,用稚嫩的小手塑造着快乐,塑造着成功,塑造着自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10
3.《玩转黏土——美食派对》.李梅.2013.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