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篱种菊
(2024-02-03 05:26:30)分类: 个人表达区 |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不大了解林徽因,只是在媒体上零星听过、看过关于她的一些信息,并没有专门去找过关于她的资料,只知道她是民国奇女子,著名的建筑家,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妻子,徐志摩倾慕的对象,金岳霖一生的挚爱。清新靓丽的外表,沉稳恬静的性格,果敢坚韧的个性,这些都只是我个人对林徽因的理解。
好几年前买过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被白落梅那凄怨的文字所吸引,风靡一时,家中有数本她的著作。没多久,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声,批评其:无病声音,华丽词藻的堆砌,内容空洞无物。没读过几本白落梅的书,不能客观评价,只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她的文字起码是能吸引到一些女性读者的,这个兼容并包的时代,应该多一份包容。如果怕不良的价值观,不正确的文字带坏年轻一代,应该真正从源头上提高年轻人的辨别与鉴赏能力,而非给他们创造一个真空的世界,导致他们生存能力的不断下降。这个社会,很多事情,貌似都如此,治标不治本,越治越乱,进入恶性循环。从书架的角落处找到被遗忘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再重读,在白落梅“无病呻吟”的文字里体会一个民国女子温婉外表下的果敢。
她不愿意依附男人而存在,我们不能揣测说她对徐志摩毫无情感,但她真真切切拒绝了他。面对金岳霖的爱,她依然是那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羡慕,羡慕她的幸福,但或许对她而言拥有太多的爱也是一种痛苦吧?我们嫉妒,嫉妒她的幸福,但或许未曾拥有某些看似美好的事物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嫉妒有些莫名其妙。女人总是感性的动物,太在乎被爱,太在乎感觉,太在乎拥有,太不知道满足。林徽因的不同就在于她知足。她不会一边享受丈夫的温存一边又与其他男人暧昧。她知道其中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或许,我们最嫉妒她的是金岳霖为其终身未娶,静静地守候她身旁。这多么像纪梵希对赫本的守护。或许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真正的爱是付出,一切的占有充其量只是喜欢。爱情永远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可惜它总是如此短暂。荷尔蒙的分泌不过数月,如何让爱情保鲜成了我们最该去追逐的人生课题。
时代变迁,功利心增强,现实感逐增,爱情其实已经变了模样。我对儿子说:“我不想让你去相亲,但凡相亲的人脑子中过早被‘婚姻’二字捆绑,为了结婚而谈的情并非‘爱情’,爱情应该是非常纯粹而美好的,是自发而难以自制的,是千万人之中多看了一眼的那一刹那”。此刻,感觉自己过分感性,希望儿子不要被情所伤,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一个人,如何看待爱情,都源自个体内心的独一无二。我想,保持林徽因的恬静、从容,才会更加清晰地看待周遭的一切。不奢望靠改变外界环境来创造一个无扰的世界,只在于内心“修篱种菊”营造一个稳定的心中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