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再慢一点……
(2024-01-21 10:10:40)分类: 个人表达区 |
总是匆匆忙忙,总是“勤劳”得自我感动,真的“勤快”吗?无非就是“拖延症”导致的“临时抱佛脚”,每一次的突击确实挺能“打动”人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不是自找的吗?如果早点开始做,哪里用得上这一连几天的通宵达旦,与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他人眼中的我,貌似过得去——目标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只有自己知道,一路走来,还真的没有计划过什么,很多东西的获得只是“狗屎运”比较好而已。当然,你跟任何人说这番话,没有人相信,反倒对方觉得你凡尔赛。那就不说罢了。我把“目标明确”等同于“功利心强”,终归令自己心里不舒服,但你又能怎样,最后还是要自我消化,选择接纳,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决定他人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唯一能够主宰的只有自己。
好吧,那就做个“功利心强”的女汉子吧!反正也没有伤害到其他人,保持自己的善良,不遗失锋芒,我依然还是我。唯一自我值得肯定的是——用心陪着三姐妹的四个孩子,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自认为最好的陪伴。或许是,天生骨子里喜欢孩子的那股基因在起作用,两个姐姐家的孩子从小在学习上都由我来安排。我不擅长给他们做学业上的指向未来的或长或短的规划,我只知道陪着他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好好学习。看看他们的作业,陪他们聊聊天,为了让他们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努力挤进家委的队伍……为了他们,我确实有点儿“拼”。不为什么,一来喜欢,二来做一个“表率”。作为家长,说得再多,不如做一件事情让孩子看。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确实很重要。或许是这份家长的执行力,家中的孩子都很听话,在学习上也不怎么需要操心。很多人总是问我有什么方法,而我真的讲不出什么门道。其实,世间万物最本质的道理就是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人类总是对其不屑一顾,觉得应该还有更加高深的内涵,于是想尽办法去挖掘,最终也只是徒劳无获。万事贵在坚持,或许因为我的一份坚持,才看到了教育的效果。或许是因为不计回报的付出,从而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努力做好自己的任何一个角色,比如家委。专注做好家委的本职工作,不要总在乎老师是否照顾到自己孩子。目的性太强,潜意识中多少会表露出来,让身边的老师、家长感受到,终归不是很好。同时早早把这种功利的意识传递给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很多的乐趣。人生不应该在追名逐利中绞尽脑汁地度过。
很感谢家里的四个孩子,陪伴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我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写的《到灯塔去》中的女主角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当然,我还缺少她的那份睿智。她的丈夫就像个孩子一般需要她的呵护。她总能用自己的智慧给到那个“大男孩”最大的安慰和前进的力量。她是每个人心中的灯塔。二战中的一天,她毫无征兆地睡去。家人、朋友或许会悲伤,但都是暂时的。所有的伤痕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修复。那个“大男孩”丈夫也因为她的离去最终蜕变成勇敢担当家庭重担的“男主人”。庆幸的是,自己早早就知道,我并非这个家中的顶梁柱,我也不愿意做顶梁柱,我只是这个家中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需要为家庭而付出。而我所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陪伴孩子,努力让这个家充满快乐、温馨。看似一直付出的我,在陪伴中同时收获着。儿子在哥哥姐姐的陪伴下,从未品尝到独生子女的那份孤独。他在哥哥姐姐的熏陶下,爱上了学习,提早接触到了很多知识,为智力的开发着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现在的他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人只有在慢下来后才会去思考。思考在安静的环境中更容易生发,思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印第安有句谚语:别走的太快,等一等灵魂。是的,我们需要慢一点,再慢一点。每个人的终点都一样,为什么要如此脚步匆匆呢?你走得越快,“死亡”就来得越快。从容一点,放慢脚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每一个与家人相伴的日子,心怀美好,带着“美颜滤镜”看周遭的世界。
慢一点,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