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道”是行动的前提

(2023-10-01 18:35:16)
标签:

教育

分类: 个人表达区

   ——听于海涛老师《父母陪伴与儿童执行功能发展》讲座有感

第一次听到“执行功能”这一专业术语,让我联想到“执行力”,就是行动力。听完专业解释,发现自己一开始的理解是对的。父母如何通过陪伴来提高孩子执行功能的发展?不仅仅是父母,可以范围扩大到所有施教者。于老师还提出“执行功能技巧”的概念,即是指调节思维、感受和行为以达成目标所需的全部认知技能。

具体落到操作中。于老师指出学习执行功能技巧和学习新菜谱一样,先要明确方法,然后实践,不断反复练习。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5各方面来进行训练:1.示范;2.重复;3.一致性;4.一致的流程;5.一致的规则。示范即是父母的示范。平时教育学生过程中,与家长沟通中,我也是时常提醒家长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扪心自问是不是这一类人,自己为此做了什么努力。父母的一言一行无形中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常有家长总是说孩子丢三落四,磨磨蹭蹭,我想,背后一定有这样的父母。见过很多家长早上不愿意早起几分钟,让孩子更加从容淡定地来学校。总是每天匆匆忙忙,孩子的早餐都在车子上解决。以这样的状态开始一天的生活,会精彩到哪里去呢?任何行为都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巩固。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会出现反复性,属于正常现象,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手它的正常现象,坚持不断重复练习、巩固。整个过程的行为要前后一致,一致的要求,一致的流程,一致的规则,只有做到前后一致,才是要求更加落实。

在具体指导中,家长要给孩子发起任务时,要教给孩子选择的力量,要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建立家庭作业流程。当孩子在具体操作时出现抱怨、生气等负面情绪是,家长要对其进行反应抑制。最后于老师给出让孩子“行动先于思考”的策略,以及给粗心大意儿童的策略,可操作性都很强。

   纵观所有内容,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始终处于“知道”的状态。在具体行为之前,要让他明确“怎样做”;在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要让他明确“原因”,让后对症下药。教育最怕的就是盲目。身为家长务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更要学习方法,给予孩子非常正确的引导,清晰地操作步骤,让孩子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练习和塑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