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8031f80fgw1eplxbgl3uvj20fh0ni0xj.jpg
调侃
说起来有点好笑,笔者原本写这篇微博,其实就是模仿公知的语气,用公知惯常论述中国的方式去评论这一则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买房微博。公知们常见的偷换概念,与煽动性文字其实真的不是什么本事,用一两个数据来说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情况,并作出判断是有希望,还是没希望都是挺偏颇的。
试想,笔者这则微博如果将日本两个字换成中国,日本大使馆变成中国新闻机构说的中国的数据,这种事儿,公知们干过多少回了?
说真的,笔者是从来没想过,教授公知们会跳出来的,因为笔者在当天就说过这是公知体。
http://ww1/large/8031f80fgw1eplxc29915j20fi0brtaw.jpg
没想到冯教授还是跳出来了。
http://ww4/large/8031f80fgw1eplxcmq9vvj20fi0cedi6.jpg
我们看看日本大使馆怎么说:
wiki数据引述:
http://ja.wikipedia.org/wiki/正規社員の解雇規制緩和論
日経BPは「ジニ係数が 0.6-0.7と「社会動乱がいつ発生してもおかしくない」レベルとされる」「厚生労働省によれば、2011年のジニ係数は0.5536となり、2008 年の0.5318を上回って過去最大となった。0.5-0.6は「慢性的暴動が起こりやすい」レベルともされる」と報じ
等等
数据:
1.持平而论,我国目前人均生活水平当然远落后于日本人均,这根本没什么好争辩的。中国是开发中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这是事实。
2.我们看汇率人均GDP也好,看购买力平价人均GDP也好,看的是差距还有多少,我们的未来如何。日本从失落的十年,到已经失落20年,30年的各种论调和中国有什么好比的?1995年日本的汇率GDP比2014年都高,2015年今年日本GDP也不可能超越1995年的日本。
3.日本早年的社会分配确实做得很棒,终身雇佣制,强大的工会体系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但目前的日本是这样的么?第三方人力公司签约的发源地就是日本。全球化以来对日本社会的财富分配,对工会力量的削弱,日本早就不是一个分配上非常优越的国家了。渡边太太们都成了渡边奶奶,新一代的日本中产阶级年轻主妇还有过去渡边太太们的光景么?
请教:
著名日本专家冯教授,您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解释一下你的经济学常识:
为什么你的基尼系数和厚生劳动省的官方数据差这么多?
你的日本人均GDP是中国人均GDP的十倍?
你的数据是从公知聚会饭桌上听来的么?
中国人的人均生活水平与日本相比当然还是有差距,不过中国教授都向您一样,我们这差距就永远没希望追上了。
最后
评论里看到有很多朋友提到发达国家的房屋自有率并不高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有趣的问题。
房屋自有率与房屋购买意愿确实和当地国家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文化、历史传统有关系。但这也是其来有自的。笔者个人没信心能把这个问题论述清楚,就简单说几个点吧。
1.美国梦其实说简单点,就是在美国只要努力工作,就能买得起house,能够体面的生活,能建立家庭,美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基本上是建立在房子、家庭身上的。
2.城市新移民迁入在老牌的发达国家这都是18世纪、19世纪的事情了,房产拥有者是通过收租过日子的。经过历史变迁,伴随着法律、舆论、圈地逼迁等等过程,逐渐走到了今天。今天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舆论上已经有一种新的价值观,并不以是否拥有房产作为生活工作成功与否挂钩。但这说白了,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愚民。我们不以价值观论,我们看欧美运动明星、政客、企业经营者等,谁能举出一个知名人物是租房子过日子的?只是在舆论上不常说这个话题罢了。美国梦的最原始营销对象就是欧洲中低层人群。
3.老牌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出租人与承租人都有非常严厉严谨复杂的法律条文做规范,要求出租人的并不比承租人少,整个关于房屋政策的法律是较为平均的,并不明显偏向于出售或者出租。甚至于类似德国是比较偏向于出租的。
4.我们看亚洲的情况,新加坡是国家建设出租为主的,台湾韩国是偏向于与财团合作,有些案子出租、有些案子出售。房屋政策非常复杂,不是哪种好,哪种不好的问题。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本身,对于房子土地和人的关系发生了一些转变。
5.日本大使馆的微博,其实正如冯教授所言,是说一些中国人感兴趣的,关注的话题罢了。何兵教授对这一微博的评论恰如其分,卖房子来了。事实上这些年东京的房屋购入确实是很多大陆、香港、台湾甚至于韩国的投资客去投资买的。
6.通过冯教授的论点,笔者个人非常担心我国的学术环境,尤其是复旦大学的学术能力,其论述的经济学常识两点,双双出错。复旦大学已经是国内著名的优秀学府了,复旦大学的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对日本的了解如此之差,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7.冯教授的粉丝在评论这次争辩的微博下,反复称笔者是五毛,笔者真不是,笔者自己做生意。相反冯教授倒是就任于“国立大学”,冯教授也常去给国家干部培训上课,请问冯教授算不算五毛?
最后加一句话,看一个国家和地方的人民生活平均水平,不能简单的用几个数据,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
举个不太恰当地例子,人均购买力平价GDP和人均汇率GDP,中日差多少大家自己算一下,反正复旦冯教授居然能算出差10倍。
笔者这里举一个最低时薪收入
日本东京最高,冲绳最低,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是东京52人民币/小时,冲绳40人民币/小时。
中国最低时薪如下:http://ww3/large/8031f80fgw1eplxebswt3j20f90e80ws.jpg
最低收入差3倍多,而根据imf的数据:
http://zh.wikipedia.org/wiki/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_(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评价人均GDP,日本是36654美元,中国是11868美元,这个差距,几乎和最低时薪收入的差距更为接近。所以说谈到人均,购买力平价GDP更准确一些,谈到国家,汇率GDP更加准确一些。用汇率GDP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仅仅几个数据,得出的对于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看法就出现比较大的误差了。所以说不能简单用个别数据来看问题。
最后,笔者还是表达下对我国高等学府教师队伍素质的担忧,有这样误人子弟的教授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