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接到久未联络的一位同学的电话,三言两语后,终于进入主题:你在瑞士啊,一定要想办法帮我搞到费德勒的签名!我怔住,......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虽然网坛天王罗杰.费德勒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名运动员。
(下图出自网络)
当然,每个人喜欢偶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看他优雅娴熟地打球,胜过签名无数。关于天王的战绩我不想一一罗列,其实,有他的比赛,输赢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我喜欢看他在赛场的一举一动,看着他抿着嘴角悄无声息地发球,快速而优雅地在球场上移动,然后才华横溢地潇洒送出得分球,这一切会让你怀疑,这到底是一场激烈的,力量型的,专业顶级的运动比赛,还只是关于一场叫“网球”的完美表演? 没错,只要费德勒出现在网球赛场,赛场一定就变成了舞台,而他永远就是这个舞台上最完美的主角。
也许是瑞士人荣辱不惊的天性筑就了今天的罗杰,同样,瑞士人对他们自己的体育英雄的喜爱也从始至终地表现着低调。在费德勒的家乡Basel郊区的Muechenstein,你根本看不到为这位网球天王而立的任何纪念碑或标志,罗杰的名字在家乡甚至还不如Gruen80和Schaulager有名,前者是当地的一个大型公园,而后者则是一栋被改建为现代美术馆的旧仓库。就连罗杰如日中天地问鼎网坛时,家乡人送给罗杰的礼物,也只是一头叫Juliette的奶牛。而在罗杰看来,家乡人赐予他的“奶牛”称号,比任何居高临下的王者风范的荣誉都来得真实亲切。
『位于费德勒家乡Muechenstein的公园:Gruen80』





『费德勒家乡Muechenstein的美术馆Schaulager』
苏黎世《每日导报》网球记者Rene Stauffer,在1996年罗杰·费德勒还是个15岁的少年时,就撰写了有关他的第一篇报道,通过他的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打出完美的网球,那才是罗杰的动力。”的确,赛场上的罗杰并不是只想打败对手和赢得冠军,尽管他承认他也愿意名利双收。但对他来说,作为球员的旅程意味着击球并且用球拍将球打向球场上尽可能完美的位置。多年来他一直沉溺于这个想法无法自拔,这也恰好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赢得分数后还会变得沮丧,因为他并不是想在这个中间有网的长方形球场里去统治对手,他只是本能地想统治这个世界上叫“网球”的那个家伙。
所以每每听到网球运动员在赛场撕吼的叫声,我都会微微一笑,心想,那一定不是罗杰。俗话说:“小智者咄咄逼人”,而像罗杰这样的胸襟大气,更多的只是在球场上默默无声地击球,潇洒飘逸地移动,他的这个境界在现今的网球场上绝对是无人能及。
2011法网刚刚落幕,有罗杰的比赛,结局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我相信罗杰也是。那场对小德的荡气回肠的表演,让我想起了刘邵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若论当代网坛男儿英雄本色,在我心中非瑞士“奶牛”罗杰.费德勒莫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