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尔埃米尔陵墓

标签:
杂谈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境外旅行 |
古尔•埃米尔陵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始建于15世纪,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整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是中亚最著名的建筑典范之一。
古尔•埃米尔陵墓(Gur Amir Mazar)原为帖木儿的长孙、王位指定接班人穆罕默德•苏丹的陵墓,其于1403年征战土耳其时病逝。1405年,帖木儿在试图进攻中国明朝的途中病亡,其遗体本要运回故乡沙赫里萨布兹(那里已建成其陵寝),但行至中途遇大雪封路,只能转往撒马尔罕,和孙子穆罕默德•苏丹葬在一起。1409年,帖木儿的另一个孙子,被称作“皇位上的学者”“天文学家皇帝”的兀鲁伯统治撒马尔罕,其聘请波斯著名建筑师,正式将这座陵墓改建为帖木儿王朝的皇家陵园。
古尔•埃米尔陵墓建有阿拉伯式球锥形大圆拱顶,两侧耸立在巨大的宣礼塔,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其正面巨大的长方形门墙,贴满蓝绿色的釉面砖,色彩淡雅而又光彩夺目。其内高大殿宇的穹顶造型独特,安坐在八角形的基座上,通体由天蓝色琉璃面砖,构成圆形对角菱线图案,建造技艺精湛绝伦。据说曾有一位诗人在看到古尔•埃米尔陵墓时感叹:“如果天穹消失,此穹顶便可取而代之。”
陵墓内部呈十字形,墙壁装饰的也是极尽繁复与华丽,底部由大理石砌成,上部则布满彩砖砌成的阿拉伯几何图案和金质的阿拉伯经文,彩砖和金饰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墓门和栏杆都有精细的石、木雕刻,装饰可谓极其细腻。
古尔•埃米尔陵墓从殿堂有狭窄梯级通往地下墓室,其内安放着9具石造棺柩,分别属于帖木儿、帖木儿的三子和四子、两个孙子(穆罕默德•苏丹和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以及帖木儿的国师和一个不知姓氏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兀鲁伯为帖木儿所建的墨绿色玉石棺柩,传说其来自察合台汗国的王室宝座,这是一块带有神奇传说的石头。墓室下面还有4米深的地下室,为真正的埋骨之地。
1941年的前苏联时期,斯大林决定发掘帖木儿陵墓。1941年6月,前苏联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们打开墓穴。这次考古证实了关于帖木儿相貌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以及所葬其他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据说,考古人员在打开尘封数百年的帖木儿墓穴时,发现墓碑上刻着一行铭文:“在我苏醒之际,世界将为之战栗。”也有译作:“打开这座墓穴的人将被一个比我更可怕的敌人所打败”。巧合的是,就在帖木儿陵墓被挖开的第三天凌晨,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随即爆发。
帖木儿(1336-1405)一生征战40年,先后占领波斯、阿富汗、亚美尼亚及南高加索等地区,又征服印度,攻陷叙利亚并摧毁了名城大马士革,打败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俘虏其君主,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晚了100多年,帖木儿准备东征中国明朝时,在进军途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