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江苏如皋-定慧禅寺

标签:
旅游地理城市历史文化 |
分类: 长江、黄河 |
定慧禅寺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寺院布局独到,被赞为“水环寺、楼包殿、山门北向,在全国独具一格”。

定慧禅寺地处如皋东南隅,山门正对玉带河,东临放生池,西南傍玉莲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楼堂环绕四周,宝殿坐落中央。据唐代《续高僧传》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斋,邀佛教天台宗开创者智顗大师赴宴,大师赴扬州途径如皋,在此诛茅建庐,初名“定惠寺”。宋时,由于兵劫,所以被毁。有诗凭吊:“寺名定慧知何代,桥古碑横不记年;古树乱鸦啼晚照,故园新碟舞春烟。七层宝塔化成路,五色云衢散上天;惟有玉莲池内水,沧浪深处老龙眠。”
现存定慧寺主体建筑系明朝万历三十年(1607年),重修,陆续建成,空前兴旺。清代,多次整修。光绪末年,因慈禧太后故,“定惠寺”更名为“定慧寺”。
定慧禅寺自十七世纪中叶起直至抗战爆发前的近三百年中,定慧禅寺被推为如皋县的“首富”,其拥有上万亩的出租土地,在张家堡(今如东县的潮桥附近),四里半渡(今海安县丁家所附近)分设庄房负责收租。大量的田租所得,令其久负盛名。寺院于1983年重新修复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及其东侧观音楼、关帝殿、云水台、方丈室、祖堂、引堂,西侧华严楼、念佛楼等,占地约十六亩,布局严整,建筑宏伟,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高僧辈出的千年古刹,被誉为如皋境内古寺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