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亳州城
(2023-09-15 13:17:30)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亳州“黄河水由涡河入淮,江淮之舟由涡达汴,商贾辐辏鳞集,积岁成业,楼舍攒拱联络,殊绝百城。”1988年,亳州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素有“商汤南亳故地”之称,据《太平寰宇记》载,“谯县之有城也,始于楚平王(周景王三十七年筑谯城”。自此至宋,跨越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期间或为县、或为郡、或为国、或为州。三国时是曹魏的陪都,唐代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地位始终显赫。及宋大中祥符七年(1013)正月,宋真宗御驾亳州“太清宫”,“观广灵洞霄宫曲,升亳州为集庆军节度使,减亳州岁赋十分之二,改亳州奉元宫为明道宫”,亳城称为极盛。
亳州地处黄泛区,黄河历次泛滥,多危及下游的亳州城,历史上“黄河决于汴(今开封),南流注亳,州城遂为泽国”,城墙亦是屡毁屡建。洪武初,重筑土城,明宣德十年(1435)始设砖城,“乃甃以砖瓦,包砌其城,筑陴浚隍,较前完固”。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城垣上增设城楼,雄伟壮观,因城池形似卧牛而称“卧牛城”。清代亦是屡次整修加固,至清末时,城墙高约7米,墙体土夯筑,底基石垒,砖砌墙面,墙外东、西、南三面挖有护城河。至1949年前夕,城垣、砖圩尚基本完整。
近代亳州城可分城里、北关、河北三个部分,由中轴线南北相连,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城里分布着州署、孔庙及深院大宅。城墙四方规整,街巷横平竖直。亳州现存北城门楼习惯被称为“北门口”,北门城楼向里有“老祖殿街”,因老祖殿(道德中宫,老子传经讲学之地)坐落于此而得名,其门前有“问礼巷”,据说孔子当年向老子问礼,即是从此巷进入“道德中”宫的。此外还有“夏侯巷”,即夏侯氏家族的聚居地。夏侯家辅佐曹魏,叱咤三国,留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