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开元寺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宗教圣地 |
开元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史上如赵匡胤、赵构等要人,以及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揽胜,被誉为“豫东名刹”。

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强盛,政通人和,史称“开元盛世”,其时天下广建佛寺,开元寺就建于斯。至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诏大除佛寺,开元寺也因此遭难,一无遗存。北宋时,寺院复建,改称“宝融寺”,南宋赵构即位后,又改其为“商丘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夏,黄河泛滥,水决入城,睢阳古城被滔天洪水所吞噬,开元寺亦遭受灭顶之灾,寺院瞬间荡然无存。后正德年间重筑新城时,在开元寺原址北端建大殿三楹。后一度改为“颜鲁公祠”。康熙年间,经修葺后供奉佛像,复名开元寺,法鼓重振,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弘法利世。
开元寺内在历史上,曾设过“八关斋会”。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55-763年),安禄山与史思明举兵叛唐时,河南节度使田神功数次解除睢阳之围。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田神功患病数月,未用药而愈,宋州(今商丘)官吏为逢迎田神功,在开元寺设“八关斋会”,以报答田神功解救睢阳城之恩德。其后,州县官吏、富豪乡绅等都连续设会,饭僧数千,一时佛饭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号昼夜不息,善男信女四方云集,斋会场面盛大。会后,州郡长官又请来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书《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以示纪念,全文940字,立为八楞碑,碑文结构谨严,体方笔圆,端庄雄伟,行笔兼用篆隶笔意,置于开元寺东侧,即为“八关斋”。此后,朝代更迭,兵荒马乱,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饱经沧桑的“八关斋”碑,一直默默地守候着这座几经荣枯的开元寺。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除佛,开元寺及“八关斋”碑被毁。当时,因该碑“大不可折,遂錾凿缺败以仆之”。现有“八关斋”碑为后人根据原碑文拓片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