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火神台景区(阏伯台)
(2023-09-10 14:34:43)
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阏伯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遗址,是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阏伯台始建于4500多年,是帝喾之子“契”所建造的一处观星台。古时继颛顼之后,帝喾为商之首领,其命儿子“契”担任“火正”,一方面管理火种,另一方面祭祀火星并观察星体的运行规律。“契”之所以被称为阏伯,是因为太岁星在卯时出现称“单阏”,在甲年出现称“阏逢”,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观测大火星的台地被称为阏伯台。阏伯因造福于百姓而被尊称为“火神”,故此民间亦称阏伯台为“火神台”或“火星台”。阏伯死后,遵其遗愿,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亦被称为“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来。该观星台于金代被毁,明清时多次修葺。1981年,再次大修。1996年,被确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遗址。2000年9月,阏伯台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阏伯台毗邻燧皇陵,形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为圆形夯土筑成。古人为观测星体运行,将天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即为“心宿”,又称“火星”、“商星”。该星体当时运行稳定、准确,阏伯就是用肉眼观测的方法,总结规律,划分季节,确定农时,指导耕作。据说这种以大火星的变化来指导农时的观测方法,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1世纪。历史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人会来此祭祀阏伯,朝台的各种仪式为商丘独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至每年六月二十三,又是传说中火神的祭日,人群络绎不绝,朝台进香,隆重而系统的民间祭祀活动极为罕见。
现存阏伯台上有阏伯庙,又称阏伯祠,为元代建筑。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正殿上有“离宫正位”四字。东为昭明殿,西为相土殿。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阏伯台与华商文化广场连为一体,构成神火台景区,拥有包括阏伯台在内的王亥像、万商广场、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门等片区。该景区开创出“第一个以商人为主题的广场”、“第一个由两万多个‘商’字图案构成的广场”、“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条由中国历代法定货币图案镶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汉字构成的广场大门”等多个“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