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冷湖-“火星一号公路”

标签:
旅游图片自然文化 |
分类: 丹霞、雅丹、沙漠 |
“火星一号公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是一条长达96公里的荒漠公路,因通往当地著名的火星营地(小镇)而得名。
“火星一号公路”北起冷湖镇,南至西台吉乃尔盐湖附近与G315国道相接,因其简易,尚未纳入国家路网。公路贯穿无人区,所穿越的俄博梁雅丹地貌群,寸草不生,荒土、沙丘、砾石遍地,苍茫绵延,壮美中裹挟着粗犷,极具视觉冲击力,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冷湖镇地处青海、甘肃、新疆三地交界处,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因发现石油而成为全国四大油田之一,“到柴达木去,到冷湖去!”的口号一度响彻全国,最繁华时有十万人在此工作与生活。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油田资源的枯竭,产业工人陆续撤离,冷湖人口日益缩减,至今常住人口仅数百人。
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冷湖发展的新机遇,始终是当地持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冷湖曾一度希望能融入“西宁-德令哈-格尔木-大柴旦-敦煌”的“青甘大环线”,发展旅游业。但由于其地处“青甘大环线”的死角位置,到达性、进入性差,加上基础设施投资大、见效慢,几番奔波,该计划未见大的成效。。
2017年,伴随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结合冷湖地区荒芜的土地、连绵的雅丹地貌,厚重的云层等“犹如外星表面”、“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自然条件,冷湖围绕“火星”大做文章。一个全封闭的“火星营地”在冷湖戈壁拔地而起,由“火星一号公路”与外界联接。火星营地占地约5.3公顷,造型设计融合火星元素,建设风格模拟未来人类移居火星后的生存环境,以白色集装箱为主体布置“总部大楼”、“火星舱”等建筑。营地注重科普教育与沉浸式体验活动,寓教于乐,课程均由专业人士设计。营地拥有可同时容纳72人的睡眠舱、100人的帐篷住宿,以及一个能让6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冷湖镇通过融合地质考察、冷湖实验室、设立冷湖科幻文学奖等手段,打造出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成为火星及科幻爱好者的乐土。
浩瀚戈壁,星垂荒野。2017年底,原打算在德令哈安家的国际光学望远镜项目“SONG计划”,因受德令哈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灯光的影响而落户冷湖镇东南数十公里的赛什腾山。这片区域海拔4000米,拥有植被覆盖度低、空气稀薄、人口极少和未被污染等特殊地理条件,优质晴夜时间占比达70%,每年可观测时间达300天。因冷湖所在的经度区域属夏威夷与欧洲之间东半球国际级天文台址、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随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进一步测试的开展,冷湖将逐渐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避免天文观测基地受到干扰,当地出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成为我国出台的第一部“暗夜星空”保护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以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选址用地几何闭合区域边界向外50公里内的区域均为暗夜保护核心区,冷湖镇镇区被全部划定在此区域内。
“火星营地”的成功和东半球优质天文观测基地项目的落地,让冷湖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石油小镇正在向天文小镇华丽变身。
为系统说明冷湖火星营地与天文观测基地,本篇博文借用了十张网络照片,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