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长江、黄河 |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是一处以江苏学政衙署遗址文化为核心,以中山公园景观为主体的开放式城市园林。





江苏学政衙署是清代江苏省主持科举考试的官署,被称为“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其设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坐北朝南,按“穿宫九星法”营造十三进格局,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而没落,历时292年,仅“仪门”保存至今。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又称“提学使”,掌一省教育事务,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员中进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称“学台”。其品级从从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对科考的重视,所以不论学政品级高低,地位与本省总督、巡抚平等。江苏学政衙署史上共历124任学政。
江苏学政衙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时称“万春园”,建万寿琼楼数处,是一处孙姓私家园林。明代称“清和园”,清代称“季园”。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江苏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树碑坊,建头门、仪门、龙门、大堂、左考棚考场,于龙门左右立钟鼓亭,生员膳食宿舍等建筑,始称“督学察院”。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学政衙署”裁撤,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民国建“博雅亭”,为政府驻所,建“中山纪念馆”,始更名“中山公园”。



孙中山纪念塔,为民国25年南菁、励实两校学生会重建,塔高5.40米,塔座有7根石柱穿链卫护。孙中山在1912年来江阴视察时,曾提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口号。
忠邦六角亭,为纪念明末江阴典史阎应元而建。其率众抗清守城81天,与城共亡。清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手书“忠义之邦”四字,嵌于南城门上。1937年遭侵华日军炮击,仅剩“忠”、“邦”二字,被移置六角亭中。
千年紫藤相传是宋代所植,粗大的枝干苍劲有力,势如盘龙虬曲,其中两株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亦称“寿藤”,其比苏州拙政园内明代文征明手植紫藤早了将近五百年,因此更显珍贵。因传说为僧人所栽,也有人称其为“倾吐隔世的梵语”。
江阴市于2002年重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将“学政衙署”遗址及其后花园(中山公园)进行改扩建,合二为一打造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充分挖掘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集历史文化与休闲娱乐为一体,已成为江阴市人气最旺的“城市大客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