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江苏江阴-兴国公园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长江、黄河 |
兴国公园位于江苏江阴市城西南,是一处为保护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年间兴建的“兴国寺塔”而辟设的仿宋园林式城市公园。

“兴国寺塔”为公园之核心,占地约120平方米,楼阁式砖木结构,现塔身共存8层,高42.83米,已向东北倾斜。该塔原为太平兴国教寺之7级浮屠,历史上几经兴废,元至正年间遭战火毁坏,明洪武十七年(1384)修复,并塔身增为9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塔内架木及顶毁于火灾,仅剩砖石结构的塔身。民国14年(1925)直奉军阀混战的“乙丑围城”中,奉军炮中残塔之巅,遂成目前“钢笔尖”之形。1949年后数次维修,现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第6层残毁东北角,第7层尚存三个残面,第8层仅存残壁一截。历经沧桑,“兴国寺塔”已成为江阴古城的标志和江阴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2013年5月,“兴国寺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公园辟建于2002年,地处江阴市西横街,东至中山南路、南至南街、西至兴国巷、北至青龙巷,占地2.6万平方米。园内以“兴国寺塔”为中心,以宋代园林风格为特色,分“凭吊纪念区”、“怀古赏景区”、“诗文化景区”三大功能区,新建广场、大型浮雕,再现江阴历史上的“善政桥”、“圣母桥”、“小虹桥”、“太平桥”、“暨阳桥”、“进贤桥”、“鸿渐桥”等古桥。
兴国公园内分布着大量以江阴历史文化传承为脉络的仿古建筑。其中,“水云楼”面池背塔,是为纪念清代江阴籍大词人蒋春霖而建;“悔余庵”纪念清道光乙巳进士,吏部主事何栻(字莲防,号悔余),其被曾国藩幕府称为第一文士;“颐春阁”是江阴近代纺织业巨富祝丹卿为其母祝寿而建,曾创立陶社诗社;“沧州轩”是为纪念沧州诗社和发起人许学夷而建; “上湖草堂’是为纪念江阴历史上的文化首族--葛氏,上湖是葛氏的居住地,子孙诗文传代,为群体性的文化家族。“大雅堂”为纪念明嘉靖年间的《大雅诗社》而设立。“椒山亭”是个棋盘吊顶,攒尖屋顶的单间小方亭,处于园中最高点,是为纪念明嘉靖年间,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而建。杨继盛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联传世,其与海瑞、沈练都以敢于直谏而名扬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