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晴川阁

标签:
旅游城市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长江、黄河 |
晴川阁位于湖北武汉市,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绝句,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世称“楚天第一楼”。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地处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互为衬托,素有“三楚胜境”之美誉。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禹王庙)”时增建,史上历经修葺、损毁、复建。辛亥革命时,龟山屡遭炮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至1934年9月,晴川阁被大风刮塌。直至1984年,晴川阁按照清光绪年间式样重建,二年后竣工并对外开放。
晴川阁初建与重建都是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稷行宫(禹王庙)”内,该行宫地处汉阳“洗马长街”、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是一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为纪念大禹而建的古建筑群,现存建筑群占地万余平方米,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包括禹稷行宫及禹碑亭、朝宗亭、山门、楚波亭、碑刻等。其中,禹稷行宫为清代木构建筑,是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的院落式建筑。西侧院外建有六角攒尖顶“禹碑”亭。“朝宗亭”亦为六角攒尖顶式建筑,无斗栱,青瓦飞檐,《尚书•禹贡》中有“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于此。“楚波亭”为一处扇形平面歇山卷棚顶式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