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铁门关

标签:
旅游城市地理历史文化 |
分类: 长江、黄河 |
铁门关位于湖北武汉市龟山一端,据《明一统志》载:“铁门关,左倚大别山,右控禹功矶,吴魏相争,设关于此。”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吴国为阻止魏国的进攻而设,当时关址南通“洗马长街”,左倚大别山(龟山),右控“禹功矶”,立于铁门关城楼之上,可望烟波浩淼的长江之烟波。至唐初数百年间,历经多次攻防战役,始终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修筑砖城后,铁门关军事功能日渐削弱。明隆庆庚申年(1570年),铁门关因遭火灾被毁,仅存土基墙座。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铁门关在残存的基础上复建,城楼被改建为“关帝庙”。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岁月洗礼,“洗马长街”沿江港埠逐日增多,商贸运输业也随之发展,“洗马长街”和“晴川街”(原“月湖正街”)随之繁荣,街面上车水马龙,商业兴盛,铁门关也逐渐演变成为武汉一条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
铁门关至1891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时,为运输方便,被迫拆除,城墙亦被填了东月湖,铁门关从此消失。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高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内陈《三国演义》中人物系列塑像故事,与浓厚的民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