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大理古城

标签:
旅游城市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大理市,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紫城”。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叶榆县。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均选择大理古城为都城。在此500多年历史中,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元朝,为大理各军民总管府及新建太和县的治所,是滇西重要的城市之一。明朝,为县治和府治所在地。大理古城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太和城遗址、七重城遗迹等文物古迹,为中国古代军事史、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例证。

大理古城方圆十二里,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东西城门相错,街道纵横交错,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城墙四面设有东门洱海门、南门双鹤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四道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其中,南城门是四门之首,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也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
大理古城地处边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浓厚,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成为人类文化遗产最杰出的区域之一。城内建筑风格统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朴。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其“人与自然融合”的营造方法及规划思想,对中国现代建筑营造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