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2022-06-19 15:08:50)
标签:

旅游

历史

房产

地理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福州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迄西藏中路,全长1453米。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是是上海旧租界最早开辟的马路之一,也是最早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19世纪50年代初,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砂石子马路,初称“劳勃三渥克路”,后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传教机构,改称“布道路”,又称“教会路”。清咸丰六年(1856)向西延伸至第二跑马场(今湖北路),清同治三年(1864)筑完全程抵泥城浜(今西藏中路),次年底以福建省城市名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马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历史上号称是“集中消息望平街,报馆东西栉比排。”,商市繁荣,报馆、书局、笔墨笺扇、仪器文具等文化行业云集,洋行、药铺、百货、照相、钟表行、拍卖行、烟号、茶食等商业颇具规模,戏园、茶楼、饭店酒肆、书场、舞厅等服务行业竞相峥嵘。《申报》、《新闻报》、《时报》三大报馆三足鼎立,中华书局、大东书局、世界书局、传薪书局、开明书店、商务印书馆等知名书局、书店先后开设,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开文等文房老字号陆续迁入,大鸿运、老正兴、会宾楼、王宝和等中西菜馆闻名于市。福州路上大小古旧书店林立,文化用品业态毗邻相连,以浓厚的文化氛围享誉全国,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701号为建于1926年的天蟾舞台,外形为半圆形的钢混结构,观众厅有三层,呈扇形,设座3920只,历史上享有“远东第一大剧场”的美誉,是当时检验人气的顶级戏院,吸引了无数京剧名伶,以至梨园时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天蟾”之名,是与当年著名戏院“丹桂第一台”之名争锋的产物,寓意“蟾宫折桂”。1994年,因邵逸夫先生捐资改造,被命名为“天蟾逸夫舞台”。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355号的上海文化商厦建成于199510月,是一座专业性、多功能的大型文化购物商厦,被誉为“艺术的装备库”。福州路465号的上海书城建成于199812月,经营全国800多家出版社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品种达十余万,是一处设施先进、中西合璧、典雅宏伟,具有世界水准的超级书店。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209号为建于1924年的花旗总会旧址,由邬达克参与设计。大楼正立面为三段式结构,外墙系美国采购褚色墙砖,白水泥嵌缝。正门两侧各置二根塔什干式柱,构成装饰性走廊。二楼落地长窗,外侧铁栏杆长阳台。最高层白瓷砖贴面,拱形长窗。花旗总会为会员制,大部分会员是美商洋行高级职员,少数华人,内有餐厅、酒吧、弹子房、休息室、娱乐室等。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与江西中路交汇的的四角处,分别矗立着四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历史建筑,形成了上海城市历史街区中具有鲜明特征的街心空间。其中,两幢布局对称、立面基本相同的姊妹楼更是蔚为壮观。其一为东北侧的“都城饭店”(现锦江都城经典上海新城外滩酒店),建成于1934年,占地面积1331,建筑面积10540.2,全钢框架结构体系,墙体采用了当时国内领先的“汽泥砖”,不仅具有轻质的优点,其微小气孔构造又提升了墙体的保温隔声性能。大楼地下1层、地上14层,建筑高度49.98m。大楼八层以上台阶式退台形成高耸感,底层沿街外墙采用花岗石饰面,主入口及建筑顶层、塔楼檐部等处有典型的装饰艺术图案,是带有装饰艺术元素的早期现代建筑风格的高层旅馆建筑,也是20世纪公和洋行在上海公共租界高层建筑中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曾为引领“都市时尚”之地。1994年,“都城饭店”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其二为福州大楼,建成于1933年,建成后沙逊家族将大楼出售给美国驻沪领事汉弥尔登,并开设洋行,定名为“汉弥尔登大楼”。1959年改为现名。大楼分主楼和辅楼,由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施工。大楼中部14层,两翼7-9层。外观中凹,立面上多笔直的线条,简洁不紊,仅大门上顶层和塔楼有备案,属装饰艺术派。窗框除二楼和顶层正中三扇为卷形,余皆长方格形。底层外墙为花岗石,214层为白水泥人造石。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另有处于同一街口西南角的“建设大楼”与。建设大楼竣工于1936年,由中国通商银行所建,建成后转让给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故名“建设大楼”。大楼由新瑞和洋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为了与汉弥尔登大楼、都城饭店大楼的协调,故立面造型以竖直线为主,建筑上部逐层收缩,力求体现现代派简洁明快的风格。各建筑分别在临街转角处作建筑后退,形成凹形弧面外墙,并设置转角主入口,通过道路空间和建筑界面的共同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街心空间,在上海街道历史中极具研究价值。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70号为建于1905年的原德国书信馆(邮政)大楼,由德国皇家邮政局投资建造。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与河南中路交汇口的“五洲大楼”建于1935年的,因五洲药房曾设此而得名,是一幢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44号为建于1936年的原“正广和洋行”旧址。正广和公司前身为1864年英商创设的“广和洋行”,后更名为“正广和洋行”,寓意“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至1930年底,已成为国内最大汽水生产商。旧址平面凹形,两翼向后。南立面对称,中间架空为过街楼式主入口。墙面露出红色木结构,两侧各立一座三角形大山墙。红色双坡屋顶,上立砖砌烟囱。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福州路17号原为“福州路1号”,建成于1855-1857年间,曾是美资“旗昌洋行”所在地,为外滩历史建筑中现存最早的一座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弥足珍贵。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同时带有哥特和文艺复兴立面构图元素,具有折衷主义倾向,200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专家评价其“作为外滩界面的第一期界面的片段,其见证了大历史背景下城市界面的动态风貌。作为旗昌洋行的办公楼,其见证了早期冒险家发迹、鼎盛、衰败的历史进程。作为轮船招商局的产业,他见证了民族资本如何在风云诡谲的商战中取得成功。”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上海黄浦-福州路风貌保护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