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北端,由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地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界,绵延五百余里。五台山气候寒冷,气候特征与东北大兴安岭类似,故此又被称作“清凉山”。五台山最早为神仙方士所居,曾建有紫府庙,故也称“紫府山”、“五峰山道场”。此外,五台山“显通寺”的前身为“大孚灵鹫寺”,是五台山开山寺院,其所在山峰与印度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所以五台山也曾被称为 “灵鹫峰”。
五台山地处华北大陆的腹地,与恒山-太行山连续,地质古老,地貌奇特,在漫长的地球演进中,经历了“铁堡运动”、“台怀运动”、“五台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以“五台群”绿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构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发育的冰川地貌、独特的高山草甸等,更有第四纪冰川及巨大剥蚀力量造成的“龙磐石”、“冻胀丘”等冰缘地貌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
五台山以山地为主,山峦绵亘,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全境山势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最低处海拔624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米,相对高差达2437米。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峰耸立,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其中最高峰北台顶享有“华北屋脊”之称。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誉为称为“金五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与黄庙(藏传佛教寺院)比邻而居,相得益彰。五台山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以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最为著名。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