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博物院(重游)

(2021-01-25 10:20:25)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地理

杂谈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太原市滨河西路,馆内藏品50余万件,其中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是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错金夔纹豆,战国,高19.2厘米,口径17厘米。1965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盛食器。带盖,盖顶有喇叭形捉手。器为直口,圆腹,两侧有环形双耳,下承喇叭形高圈足。通体错金夔龙纹、莲瓣纹、垂叶纹、斜角云纹等。错金纹饰细腻,工艺精湛。

 

山西博物院(重游)


 

猪尊,西周,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飤”。“飤”同“食”,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中,在酒器中自铭为飤,罕见。

 


山西博物院(重游)


 

西周晋侯鸟尊,西周,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首席镇馆之宝,被定为山西博物院的标志,足见其之尊贵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鸟盖人足盉,西周,高34.6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晋献侯夫人之墓。器体扁圆,顶有长方形口,口沿外侈,上有圆雕的振翅鸟形盖,以熊形链条与器体相接,前有昂首曲颈的龙首形流,后为兽首形鋬(pàn),器下为两个祼体的半蹲人形足,身前倾,背负器身,表现出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身上部饰体躯相交的龙纹,两侧由内向外依次饰蜷曲龙纹、鳞纹、斜角云纹。

 


山西博物院(重游)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盘为圆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盘底以镂空蟠虺纹装饰。牺牲体肥硕,面部表情温顺,双目圆睁,长吻大耳,四足短而粗壮,站立平稳,牲背上站立一人,面目清秀,束发垂脊,身穿右衽长袍,双臂前伸,手握盘柱。“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该器的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螭柄提梁盉,春秋,高23.4厘米,口径10.4厘米。1972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螭形提梁,拱背卷尾,流作龙首,引颈张口,似在长鸣。整体造型轻盈,富有动感。

 


山西博物院(重游)



凤鸟纹提梁卣,西周,通高23.5厘米,腹径16厘米,2006年绛县横水墓地出土。器盖和器身以子母口扣合,盖和内底均铸有“作宝尊彝”四字铭文。双兽头提梁,梁山饰四组变形兽纹,以方形突起分割。盖为椭圆形,盖面有圈形捉手,饰两组相对凤鸟纹,盖沿饰波曲纹。鼓腹下垂,圈足,器身饰三组纹饰,通体均以云雷纹衬底。


 

山西博物院(重游)



斜角云纹鼎,战国,高31.2厘米,口径33.2厘米。1972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盖呈覆盘形,有三环钮,饰斜角云纹。器口外附耳,鼓腹,蹄足。口沿与腹部分饰斜角云纹带,足根饰兽面纹。

 

  

山西博物院(重游)


 

络绳纹,春秋,通高30厘米,口径16.1厘米,腹最大径31.2厘米,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270号墓出土。方唇,侈口,平沿,短颈,圆肩,肩部附二兽首,兽足套环,弧腹,假圈足,平底。腹饰络绳纹,内填纤细螭虺纹。通体蓝锈,色彩斑斓,较为少见。

 


山西博物院(重游)


 

夔凤纹罍,春秋,通高36.3厘米,最大径37.8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方唇外侈,小口,束颈,溜肩,圆腹,下腹内收成平底。肩部两对对称的铺首衔环,大小不一。自器口至下腹部以绹索纹带为界分别装饰斜三角回纹、夔凤纹、蟠螭纹、窃曲纹和垂叶纹。器型端庄,纹饰采用高浮雕形式构图,清晰美观。为晋国青铜器上乘之作。

 

 

山西博物院(重游)



附耳凤螭纹蹄足镬鼎,春秋,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颈,深腹,兽蹄足。腹部蟠螭纹,以三角回纹,鱼鳞纹和瓦纹作填纹。一对环形耳钮。目前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鼎。镬鼎用以煮牲,依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此鼎应为牛镬。

 

 

山西博物院(重游)



 山西博物院(重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