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朱家花园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地理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朱家花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古城,为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宅院和宗祠,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







朱家花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的建筑群。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朱家花园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垂花门楼的大门,是瓦屋顶,三叠水式楹。门头上方高悬着三重错落有致、优雅精美的檐枋,上面分别雕镂出富有寓意的图案。进了大门的家宅,是三套三进的院落,并列连排。步入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透空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院子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和后堂。前厅左接花厅,花厅三开间,卷棚顶,两侧置美人靠,四面廊坊上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样。花厅内悬“中将第”匾,是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衔时所制,楹柱上还挂有当年云南都督蔡锷的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







朱家花园院落层进叠出,房舍鳞次栉比;翘角转椽,陡脊飞檐,屋面反曲有举折呈流线型;四十二个用青石板铺地的大小天井,几百道木门花窗、画轩雕栏,让人眼花缭乱;造型奇美,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富贵而不失风雅。朱家花园的建筑艺术和技巧、布局和设计、雕刻和彩绘等在今天的建筑中仍然有许多内容值得继承和借鉴,对于推进民族建筑艺术文化和装饰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朱家先祖为湖南麻阳人,于明代洪武年间流徙到云南建水,数代人经营茶叶、丝绸等。至朱永祜一代,“公以勤俭自主,次第经营”。清朝同治年间,至朱广福一代,迁建水老马坊村,置田买地,建盖瓦舍,开设碾坊酒坊,人丁兴旺,家产渐丰,从此走上中兴之路。继而,朱家赶马经商,日积月累,筹资开采锡矿,成为集锡矿开采,选取,冶炼为一体的大东家。同治十年,开始向外投资,至清朝光绪时朱家已经成为滇南富绅。随着朱家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光绪初年,朱家已发展成为叱咤整个滇南黑白两道的巨大家族,其威力足以影响到滇南甚至全省的政治和经济。清光绪二十九年,朱朝瑛参与、资助滇南爆发的“反清仇洋”矿工起义,被迫逃亡日本。受明治维新思想的影响,朱朝瑛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赐予中将军衔。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自称“洪宪”皇帝,朱朝瑛站错立场,兵败后朱氏家产再被抄没,直到1922年,唐继尧感念朱家辛亥革命有功,始发还家产。1927年,朱朝瑛与龙云招抚的绿林武装于个旧对抗,再次败家,至此,朱氏家族三起三落,抄家与荣光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