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牌坊街

标签:
旅游历史地理文化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潮州牌坊街位于广东潮州古城,是一处由骑楼式商业街、明清石牌坊等组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旧时潮州城为粤东政治中心,历代为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据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主要集中于太平路,多为横跨路面的二柱一门,牌坊的种类、数量之多世上罕见,被誉为“牌坊街”。





古牌坊是尊荣显达、彰扬乡贤的纪念性标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潮州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据《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历史上,潮州牌坊街陆续被拆或损毁,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后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碍交通或危险因素而被悉数拆除,所幸当时均留下照片并对坊刻文字作了实录,并将部分构件由相关单位予以收藏,余散失各处。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修复古牌坊22座,整修沿街历史建筑,形成现有的牌坊街。修复后的牌坊街,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及以甲第巷为代表的古民居群落,形成一个反映潮州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古城文化区。





三世尚书、状元坊、理学儒宗、吴楚重镇……从牌坊街上牌坊的坊名就可见其所旌表的人物,四朝大老林熙春及其父亲与祖父、“穷不夺志”的状元林大钦、岭海士大夫仪表唐伯元、任职吴楚军务的林炳星……忠臣孝子、登科文人,一座座牌坊背后是崇文重教、尊重传统秩序的古代潮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