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地理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晋祠博物馆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公园内,是一处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历史文物、雕塑、壁画、碑刻艺术及名泉、古木、园林等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





晋祠以古建筑、雕塑、名泉、古木著称于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封唐后教化民众,治理山川,兴修水利,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姬虞死后,其子燮继位,因境内有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缅怀叔虞的功绩,遂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奉祀,故称“晋祠”。晋祠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水经注》。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组群10余个,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且跨越历史而又最具代表性的典范,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晋祠现存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后经金、元、明、清历代经营擘划,形成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直至圣母殿的中轴线建筑群,成为晋祠的主体。这组建筑布局合理,造型宏伟,以历史艺术价值珍贵著称。同时,中轴线两侧也随地势错落排列着两组建筑:北边包括文昌宫、昊天神祠、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朝阳洞、三台阁等,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边包括水母楼、难老泉、真趣亭、胜瀛楼、王琼祠、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等,既有楼塔耸峙,又有亭桥点缀。千年宗祠与园林文脉,和谐自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殿堂宽大疏朗,传为供奉姬虞之母邑姜,内存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殿前“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气概不凡。圣母殿右侧,有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亭上方,有“水母楼”,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被誉称“晋祠三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