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潼关-秦东水坡巷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人文杂谈 |
分类: 古城(镇)、古建筑、古道 |
水坡巷位于陕西潼关县秦东镇南街村、潼关古城南部,现保留下来的大多为明朝洪武年间建筑群,历史上是潼关县古城南城门南大街的第一巷。





秦东镇原名港口镇,距潼关县城10公里,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临河南省灵宝市,西接华阴市。镇区所在地为潼关古城旧址。秦东镇历史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厚,人文景观独特。水坡巷地处潼关印台山和麒麟山之间的一段斜坡上,整个巷道呈V字型,东高西低,曲弯不直,凹凸不平。雨水常年从山上流下,山体被冲刷的像是一面大坡,故名“水坡巷”。


水坡巷是潼关古城唯一被保存至今的明清民居老街,全长八百余米,地形地貌奇特,街区依照地形随势而建,街道中间经过多年的排水和泄洪冲刷,形成特色的排水沟渠。两个街道与河道之间形成“一河两街”的水街格局,水沟的两侧,由石头砌起来的高台上,建筑着鳞次栉比的住宅院落。




水坡巷道路正中有一棵古槐树,其身由南向北倾斜,宛如一条虬龙直刺蓝天。当地人称“乾隆槐”,亦称“龙槐”。史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高宗弘历皇帝巡视潼关,行至水坡巷内一大户人家(宅院为元代建筑)门前,欣赏其庭院雅致。为作留念,该户人家特移栽此槐树,由乾隆皇帝亲手所植。后来槐树被后世子孙保护至今,堪称一景。





水坡巷旧时多为达官、商贾聚集之地,也有驻扎在潼关的屯兵将领居住,抗战时因有官方机构驻此,古巷曾遭黄河对岸日寇炮火轰击,后经修葺,大多还原保存旧貌。目前保存的水坡巷7号沈家老宅是潼关古城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据说康有为曾居住于此,而另一户赵家老宅,德国留学归来时的蒋纬国也曾居住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