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人文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以新华路两侧保存状况良好的成片花园住宅为主要风貌特征,其历史与上海租界的发展同步,曾被誉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成型时间大体上介于1925年(最后一批越界筑路)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间,范围属于昔日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域,包含上海西郊哥伦比亚住宅圈的核心部分。风貌区占地面积34公顷,东界番禺路;南界淮海西路;西界安顺路—定西路;北界法华镇路,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6.1公顷。风貌区内拥有外国弄堂、梅泉别墅等优秀历史建筑,以及邬达克纪念馆、孙科旧居、哥伦比亚总会等地标建筑。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沿新华路有成片低密度、以独立式为主的花园住宅,风格多样,具有容积率低,花园面积大,周边植被茂盛等特点。其中新华路南侧汇集了英国式、荷兰式、意大利式、西班牙式等各种风格的二层别墅约三十多栋,因当时主要为外国侨民居住,有“外国弄堂”之称,其中有些住宅曾用作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的领事馆。风貌区内共有13处共24幢建筑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名单,另有一定数量的保留历史建筑。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定位为“居住功能为主,兼有文化休闲、商务办公等公共活动的城市中心生活社区”。其中,新华路东起淮海西路,西至中山西路,全长约2.2公里,道路始建于1925年,是当时公共租界当局跨界强权筑路的产物。初名为“安和寺路”,之后曾更名为“察哈尔路”、“法华路”,1965年定名新华路沿用至今。新华路曾有“国宾道”的称号,在延安路高架建造之前,是连接虹桥机场和市中心的重要干道。番禺路原名“哥伦比亚路”,百年前此处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很多欧美侨民聚集于此。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上海影城落成于1991年,被称为五星级“电影宫殿”其开创了中国多厅影院的先河,使上海市具备了举办国际电影节的基础,现已被打造为代表上海特色文化的“电影综合体”。除上海影城,新华路上还坐落着中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型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与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成了众多杰出音乐家的孵化地。历史的回声在这一栋栋花园别墅中流动、鲜活起来,构筑起一个独具韵味的文化空间。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外国弄堂”(也叫新华别墅)、“梅泉别墅”、“邬达克纪念馆”等。“外国弄堂”由新华路211弄和329弄两条弄堂呈马蹄形相连而成,拥有数十幢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曾居住了多国外侨,堪称“万国住宅博览”,是当年上海西郊“哥伦比亚生活圈”的精华部分。“梅泉别墅”由20幢二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组成,园内设有喷泉水池,池边植梅,寓意“梅泉”。邬达克纪念馆为匈牙利现代主义建筑师邬达克亲自涉及打造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为一处英国乡村风格的建筑。邬达克曾为上海留下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65处经典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