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大柴旦雅丹地貌群

标签:
旅游自然杂谈 |
分类: 丹霞、雅丹、沙漠 |
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雅丹地貌群主要分布于海西州大柴旦地区,境内有中国面积最广、发育最完整、景观最奇特的雅丹地貌群。








雅丹地貌也称作“风蚀脊”,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历史上,该地貌被赋予“龙城、白龙堆”、“空气动力学地形”、“狮身人面像”、“剥蚀丘”、“沙漠城”、“泥狮”、“土阜”等不同称呼。直到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其按当地维吾尔语称为“Yardang”,意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之后被地理界认可接受,中文音译为“雅丹”。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雅丹地貌群是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和断裂破碎的地层在风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盆地的盐碱滩,受强烈风沙的侵蚀,使裂缝越来越大,将原平坦的地表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沟槽,顺盛行风方向伸长,沟槽越来越大,垄脊越来越小,出现不连接的许多土墩,形成了戈壁滩上特有的雅丹群。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雅丹地貌群是中国雅丹形态最丰富、地貌形式最多样的雅丹分布区。其类型全面,主要有垄岗型、丘陵型以及古堡型。柴达木雅丹地貌群大柴旦分布区约占柴达木雅丹地貌群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海拔2800米,它与冷湖分布区、茫崖分布区以及格尔木分布区(少量)共同形成这片多达2.1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雅丹集中连片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