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湟鱼洄游(泉吉河)

标签:
旅游自然 |
分类: 雪山、冰川、河流、瀑布 |
湟鱼学名“青海裸鲤”,是青海湖特产,每年春夏之交,湟鱼开始成群结队沿着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上游淡水河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高原奇观。


湟鱼别称裸鲤、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在鱼类中属鲤科,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鲤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形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的。

湟鱼之所以每年都要洄游淡水河内产卵,是因为在青海湖高盐度、高碱性的湖水中它们的性腺无法正常发育,更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因此为了繁衍后代,湟鱼只有选择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苦跋涉,洄游产卵。途中,要经历拦河坝阻隔、小支流搁浅、鸟类捕食等艰难困苦。




青海湖湟鱼每年的洄游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消融,雨水增多,各条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来水量也开始增加。这时湖内的产卵亲鱼便开始在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鱼群走走停停,越聚越多,最后,大批的鱼群溯河而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塞满河道,清澈的河水都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其成群结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整,积蓄力量,不断准备冲击前方漫漫征程中的各种艰险阻隔。





湟鱼的洄游的过程必须经历一定的磨砺,以强健体魄和刺激体内性腺发育,路程视个体而言,在没有达到产卵条件前,会越游越远。近年来,为改善湟鱼洄游的环境,青海省相继在湟鱼洄游必经的几条河流上修建了洄游通道。如在泉吉河,修筑的洄游通道共有约20阶,湟鱼们需要迎激流,拾阶而上,颇似“鲤鱼跃龙门”,其逆流而上、奋勇向前的执着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