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南京阅江楼(雪)

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 |
分类: 长江、黄河 |
阅江楼位于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颠,濒临长江,喻阅江揽胜之意,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朱元璋曾在此设伏击败劲敌陈友谅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登临于此,念及“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将其名赐为狮子山,并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于是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文气磅礴,纵横捭阖,是年春天,朱元璋又令群臣撰写《阅江楼记》百余篇,其中以大学士宋濂所撰写至为上乘,并被载入《古文观止》,与朱元璋的《阅江楼记》一道流传于世。






阅江楼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开始建造,但却在工程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停建。朱元璋在其《又阅江楼记》中说是上天托梦,诫其缓建,应做迫切需要的大事。至此,阅江楼进入了六百多年“有记无楼”的历史。(据考证推敲,其间应该出现过军事或景观简楼)。直至上世纪末,南京市政府决议复建“阅江楼”,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




阅江楼楼高五十二米,外四层暗三层,共七层,总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的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由于古代资料缺失和现代建筑规范、工艺的差别,阅江楼没有使用传统的木结构,而是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使这座名楼缺失了一丝古韵。




阅江楼内部陈列丰富,装潢考究,底层展示陈列有金字靠壁、仿制朱元璋龙椅、康熙所书“治隆唐宋” 匾,其中龙椅选上等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二层展示了明代多位皇帝画像,以及明朝的灿烂文化,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科学技术等。三层有反映郑和七下西洋历史的巨型瓷画,以及宝船模型。顶层可观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金箔使用二十四K黄金,显得金碧辉煌。登顶阅江楼,远眺长江,气势恢宏,可见南京长江大桥、紫金山、市区钢筋丛林、古代建筑等,使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