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系列:南京八卦洲(雪)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长江、黄河 |
八卦洲位于江苏南京市栖霞区西北部,为长江冲淤积作用形成的江中沙洲型平原,是长江中仅次于崇明和扬中的第三大岛,有“江中绿岛”之称。





八卦洲形成洲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考证,南宋著名的抗金战役黄天荡大战之古战场黄天荡就在八卦洲的雏形青州下游,如今的八卦洲就是由南宋时期的青州演变而来的。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卦洲西南角(时称七里洲)始有零星移民居住,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洲上开始有乡众开荒耕作。据八卦洲《乡民反霸碑》记载:康熙五十八年(1718年),此地属上元县(今南京)管辖,说明当时八卦洲及其居民已被纳入官府的户籍管理。





八卦洲最早因形似草鞋,曾名草鞋洲。清代后期洲地不断南塌北淤,又与另一江心岛七里洲合并,渐成为八卦状,遂为现名。西南洲头与江南的幕府山、燕子矶隔江相望,近可观南京长江二桥,远能眺南京长江大桥。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登燕子矶,题“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诗,其中的“绿野”即指八卦洲,而“烟村耕凿”说明当时八卦洲上已有相当规模的乡民居住。





八卦洲为面积56平方公里的江心岛,长江在八卦洲处分为南北两汊,南汊为主流,最大水深35米,北汊为支流,最大水深约10米。八卦洲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尤其适合野生蔬菜的种植,所以岛内至今保持着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田园特色,绿色植被多、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洲内水系纵横,是南京都市圈中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因盛产芦蒿而被称为“中国芦蒿第一乡”,2015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