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邵阳博物馆

标签:
旅游历史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邵阳博物馆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文化艺术中心西侧,是一家以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示、研究利用为主要功能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

.
.
.
.
.
.
邵阳博物馆新馆始建于2013年,于2015年竣工,2017年元月对外开放。整个建筑外观古朴典雅,建筑面积约15000多平方米。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幅仿铜浮雕《我们都是邵阳人》,大气磅礴。该浮雕高15.8米,宽13米,内容包含邵阳名人名家、历史文物建筑、旅游景点、44个民族等众多元素。

.




.

邵阳博物馆所展示藏品中,有二件堪称“镇馆之宝”的国家一级文物,值得重点关注。一是1984年5月出土于邵阳市新宁县水庙镇湾子头村鸭棚岩化石出土点的“猕猴头骨化石”,该化石保存完整,经鉴定,为数十万年前跟人类有很近亲缘关系的猕猴头骨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当时湖南省境内的猕猴化石空白,同时也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邵阳就已经有了人类先祖的活动。



第二件珍贵文物是名为“夔龙壶”的青铜器,又名“商龙柄兽面纹铜壶”,形状歪颈堕腹,形似长瓠,口沿曲状,圈足单耳。单耳呈爬龙状,龙回首张牙,曲体、尾上卷,前足附着壶颈,后脚连接壶腹,龙体饰夔纹和三角形回纹,龙首有双耳双角。壶颈部有两层纹样,上层为两组夔纹,下层为一周勾连雷纹宽带。整件文物高38厘米,腹径17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11.5厘米,重3.5千克。
夔是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是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只脚、口张开、尾上卷,在古代一些青铜器上经常会饰有夔纹。



邵阳博物馆陈列设计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基本陈列区和专题陈列区。基本陈列区分《古代邵阳》、《近代邵阳》和《现代邵阳》三大部分,以邵阳出土的各历史时期的文物藏品为主,文字和图片为辅,浓缩演绎了从史前到近、现代邵阳的发展与变迁。其中《古代邵阳》部分,以新石器时期鸭棚岩化石点、春秋白善筑城、唐代诗人胡曾、周敦颐治学邵阳、资江码头、宝庆老街为展示重点,展现出邵阳从人类起源、城建轮廓到历史、文化、经济的发展历程。专题陈列区分为《资源风物》、《民族风情》、《名人风范》、《邵商风采》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