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 盘门 京杭大运河系列36-1

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 |
分类: 中国大运河 |
盘门位于江苏苏州市城西南隅、古运河之畔,为吴都八门之一,周边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古水陆城门,为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一。

.

.

.

.
古盘门由水陆两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成,是古代筑城史上的创举,是国内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盘门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历来就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说。现存城门作为元代古建筑, 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

.
苏州城最初是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时有八大城门,其中盘门也称蟠门,因其城楼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而得名。后来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改称盘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修筑,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进行过修缮。现存的盘门与南宋《平江图》碑所绘,方位相符,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
.
.

.
.
盘门水陆门对峙,呈曲尺形。水门在陆门南侧,内外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现存门臼等遗迹。陆门亦为两重,两门之间有暗道通向城楼。两门之中为周长180 米的方形瓮城(藏兵洞),匿藏兵卒可达数百之众。西南处正面有“盘门”城额,北城有登城坡道,城上筑有垛墙,沿外墙置驰道、 射孔、炮洞、闸口及绞关石等防御设施,两侧城垣至今保存完整。水闸用绞关可随时开闭,这种周到的战备与防洪设计,是古代筑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创举。
.
.
.

.
盘门景区集古典园林格局的中央庭院及古建精品、水乡风情、山池亭榭、湖光山影为一体,其东北处为瑞光寺塔,楼阁式砖木结构,塔身八面七级,高约43米。据史载,三国吴赤乌四年(241 年)建普济禅寺,10年后建十三级舍利塔,因塔常呈五色瑞光,遂名瑞光寺。历史上瑞光塔几经兴废,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

.

.

.
吴门桥在盘门侧畔,凌驾于京杭大运河上,始建于宋元丰年间,南北走向,系用金山花岗石砌成,长63米,净跨16米,矢高近10米,造工精致,气势非凡,为姑苏最大的单孔拱桥。现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 72年)重建。桥南北各有48个桥阶,两侧置有石雕坐栏,北雕桥石上设有纤道,桥孔形如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