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阿拉善 额济纳河

标签:
旅游地理 |
分类: 雪山、冰川、河流、瀑布 |
额济纳河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是发源于青海祁连山、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进入内蒙古境内后的称谓。

.

.

.

.
黑河干流全长821公里,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和内蒙古三地,主要支流八宝河、山丹河、梨园河等十余条。流域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因其所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鹰落峡之前为上游,古称羌谷水、鄂博河,河道长303公里,植被较好,是黑河流域的产粮区。鹰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长185公里,以张掖地区为核心的人工灌溉绿洲面积较大,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产区。正义峡之后为下游,河长333公里,到了酒泉,被称为弱水,是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地区,进入阿拉善盟,便被称作额济纳河。

.

.

.

.
额济纳河在史籍中多有记载,“额济纳”为党项语“亦集乃”的音译,意为黑水或黑河,也有说法“额济纳”为蒙古语,意为幽隐。黑河进入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流程约270公里,其在狼心山分为东、西两条河,总长分别为179公里和177公里,北流途中,又分为19条支岔,最后流入居延海西湖嘎顺诺尔和东湖索果诺尔。东、西居延海相距80公里,形成额济纳三角洲。历史上的额济纳三角洲曾经是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驼羊成群的绿洲,汉代在此驻兵屯垦,西夏在汉代城廓遗址上建起了著名的黑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

.

.

.

.
额济纳河1936年被著名记者范长江笔下描绘为“这是南美亚玛逊河的上游,这是未开发的非洲刚果腹地。”直至上世纪50年代这里仍旧是四季长流,居延海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1960年以后,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雪线上升,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灌溉农田,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导致额济纳河水量锐减,所有湖泊干涸,泉水消失,地下水下降,草场退化、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频发,生态环境已至崩溃的边缘。

.

.
.

.
额济纳三角洲环境恶化的后果是被称为“环境杀手”的沙尘暴每年春季由此腾起,一路席卷河西走廊后,直逼宁夏平原,然后进入华北乃至华东。2000年5月,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沙起额济纳》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人们对居延地区生态恶化及其对外的影响感到震惊。国务院指示水利部门治理黑河,实施黑河跨省际分水方案,以拯救居延绿洲。2002年7月和9月黑河水量在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黑河两次分水,上游给水量增多,干旱多年的额济纳绿洲重新焕发出生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