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 鼓山
标签:
旅游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2008年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海拔高度为870.3米。
.
.
.
.
鼓山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自然景观主要是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
.
.
.
.
.
.
鼓山早在千年多前就已名闻遐迩,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赵汝愚诗:“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壮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元黄镇成诗:“屴崱峰头万丈梯,上方高与白云齐。青山尽处海门阔,红日上来天宇低。”
.
.
.
.
.
.
鼓山摩崖题刻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9处,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群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 “天风海涛”以及一字径达四米的“寿”字的笔迹。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隶、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