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乌山

标签:
旅游 |
分类: 高山、峡谷、洞穴、峰林 |
乌山位于福州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福州自古别称“三山”, 乌山在西,于山在东,屏山在北,乌山即为三山之一。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
.
.
.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为道教胜地,山顶有吕洞宾的道场。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
.
.
.
.
.
乌山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称豹头山,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最高点为凌霄台,蔡襄曾写有《凌霄台诗》,其中:“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传为绝唱。
霹雷岩俗呼“黎公岩”,崖石上镌刻着“乌石在、黎公在”6个大字,以纪念抗倭民族英雄黎鹏举。先薯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陈振龙侨居菲律宾,他为躲避菲律宾当局的检查,将番薯枝条系于船底,带回大陆种植,后又经金学曾推广并著有《金薯传习录》。
.
.
.
.
.
乌山有摩崖石刻200多处,最著名的首推华严岩侧的唐朝李阳冰《般若台铭》,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书法界称为“大小李”。《般若台铭》与浙江处州《新驿记》、绍云的《城隍记》、丽水的《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此外程师孟、陈襄、赵汝愚、梁克家、叶向高等在乌山也皆有题刻。天秀岩旁,留有明朝宰相叶向高草书诗刻一首:“槛外林光连百雉,天边江影落双虹。峰传薛人今何在?樽入平原酒不空。”清冷台西,有篆书“饮岚”2字石刻,字径50厘米,是清代画家广陵禹之鼎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