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泰顺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境内保存着唐、宋、明、清时期的木拱廊桥30余座,其保存之好、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
.
.
.
泰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历史上人们为避祸乱,陆续迁移至此“世外桃源”,创造并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2006年,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
.
.
泰顺由于地势的原因,桥梁近千座,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古廊桥主要分布在三魁镇、罗阳镇、泗溪镇、筱村镇以及洲岭乡,其中比较著名的廊桥有仙居桥、三条桥、毓文桥、薛宅桥、刘宅桥、永庆桥、文兴桥、东洋桥、溪东桥、北涧桥、南阳桥。廊屋造型优美,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多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式,较为简素,出檐较为深远,颇具宋风,两次间多设桥凳。
.
.
.
.
.
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现存廊桥多为清代修建,其中的木拱廊桥仅存于浙、闽交界的山区,有较典型的地域特殊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木拱廊桥的拱架为单孔八字形,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每一根杆件都是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制作简单、装卸方便,修缮时只需更换构件即可,且可重复利用。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
.
.
.
.
.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烟稀少,于是先民们在相距一定里程的大路边上修建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起到风雨亭的作用,还能保护木质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有的廊桥还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甚至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而村镇里的廊桥则往往成为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
.
.
.
.
.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泰顺这个廊桥王国才被发现,在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茅以升团队经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极为相似,汴水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现在其它三座桥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于是在泰顺发现与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