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金吾庙村,在1973年村民兴修水利工程时被发现,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自下而上叠压着4个文化层,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
.
.
.
经测定,河姆渡遗址叠压着的四个文化层,最下层的年代距今为7000-65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500-60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6000-5500年,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500-5000年,在3-4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
.
.
.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首先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尤其是第三、四文化层的出土文物,较为发达的耜耕农业、采用榫卯技术的干栏式建筑,在国内同时代的遗址中它的生产、生活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证明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同样有着繁荣的原始文化,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
.
.
.
.
.
.
河姆渡文化发现的意义在于“表示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这里当时已有相当发达的文化。”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人耳目一新,过去谁会想到远在距今7000——5000年前,长江下游会存在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呢!”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文化先从这里发展起来,然后向四面扩展,其它地区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在历史上,黄河流域曾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时期,它常常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