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 东梅奔寺、塔逊寺

标签:
塔逊吴哥周达观婆罗门教奔寺 |
分类: 境外旅行 |
东梅奔寺是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为了祭祀祖先所盖的祖先庙。与吴哥中大部分的寺庙一样,在建筑上都象征着印度教中的“神山”,但它的设计简化了圣塔的基座结构,于是,我们今天得以看到这与别不同的东梅奔。
东梅奔寺原本位于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岛上,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灌溉附近平原的水库,现在已全部干涸,而昔日的小岛已变作几乎觉察不出的小山丘,这在在铭碑以及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有文字记载。
东梅奔寺建造于公元953年,与皇室火葬场--变身塔(又叫做比粒寺)几乎是相同时期建造,所以建筑形式上极为相似,同属于婆罗门教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须弥山造型:金刚宝座塔形式的三层五塔结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正方形,中间最高的塔楼代表须弥山,四个角落各有一座较矮的塔楼,整个侧面看起来则是个山形构造。东梅奔寺共有三层平台,一层平台四角各有一石象守护,二、三两层的平台入口则放置石狮雕像,最上层平台共建有五座塔,除了方形平台四角各一塔外,中央耸立着最高的中央主塔。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说,[东池在城东十里,周围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铜佛一身,脐中常有水流出。]不过周达观这段记载,是写在城郭篇的。可见在元代时,寺中原有卧铜佛一尊,而卧佛除了让信徒供奉外,还设计成可让水由佛之肚脐流出。东梅奔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吴哥建筑中罕见的红砖建筑,吴哥的其他大部分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石头建筑。红砖建筑的结果是东梅奔寺整体都呈现砖红色,而其他的吴哥寺庙建筑都是相似的赋予了历史沉重的黑色。另一座与众不同颜色的吴哥建筑是女皇宫。
塔逊寺(Ta
寺庙比较小,寺庙周围曾经住过很多的僧人,至今还可以看见他们居住过的痕迹。塔逊寺的墙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女神们姿态优美,表情也很丰富。
东塔门是整座寺庙的点睛之处,整座门被一个大树的根系完全覆盖,寺门与树融为一体,与门后的四面佛塔相互陪伴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