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洪洞大槐树

标签:
洪洞大槐树移民古大槐树迁民老鹳窝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洪洞县东倚巍峨矗立的中镇霍山,西屏峰峦叠嶂的吕梁山,川流不息的汾河水由北向南纵贯其间,自然风光雄伟绮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是名副其实的文物重点县和旅游资源大县。洪洞,西周为杨候国,秦汉置杨县,隋改洪洞至今,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洪洞大槐树移民活动始自宋室南迁,止于清代中后期开发边疆,其中以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大约50年间为其高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大移民。由于六百多年来,亿万大槐树后裔世世代代的劳动创造、情感浸润,当地经济、文化、风俗的相互渗透、融合,积淀了独特宝贵的大槐树根祖文化资源,而这一资源也成为了华夏“根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哪里有大槐树后裔,哪里就有大槐树文化。散布于民间的碑文、家谱、传说、故事、活动、民俗等,都充分体现了亿万大槐树移民后裔对家乡的认同、眷恋和向往之情,而古大槐树作为移民先祖离开故土时最后翘首回顾的见证,成为亿万移民后裔心目中的精神树。从那以后的几百年里,离乡背井的先民们,每年都有很多人想方设法、不辞劳苦地回乡祭祖,清明前后尤甚。他们以大槐树为标志,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民间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大槐树祭祖习俗就是这样在亿万大槐树后裔思乡念祖的情感浸润之下,积淀下来的文化现象。这样的祭祀有史可考、有籍可查、脉络清晰、宗亲有序,是我国祭祀文化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