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卖出腾讯而转相关etf,从宏观层面上,支撑我这个做法的就仅有“反垄断+监管”: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做大做强的冲动,腾讯也不例外,而目前形成的几大巨无霸中概企业而言,不管它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会压制行业中的其他小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国家大宏观层面上而言,对这些大企业有所监管自然是大势所趋。
那么问题来了:
1. 腾讯、阿里之流本身就是另类的中概etf,还有必要转投其他的etf?
2. 监管它们,就能真正促进反垄断?
3. 宏观层面如果这么做了,岂不是更沒能力与国外大企业竞争了?
4.
即便此举对其他小“互联网+”企业形成利好,但“互联网+”企业本身就是对目前传统行业形成“技术性碾压”,在保障社会公平的情况下,就能保证小“互联网+”不让渡一些利益给传统行业?
5. 如果小“互联网+”也会受到监管,那岂不是中概etf也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6. 如果整体中概存在不确定性,是不是理应暂时出来躲避一下?
1. 腾讯、阿里之流本身就是另类的中概etf,还有必要转投其他的etf?
是的,我早先一直喜欢腾讯、阿里之流,就是因为它们本身也具备产业基金的能力,买它们等效于买是买了一堆公司,对我而言省心省力。
它们的确投资了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说白了就是当年它们的竞赛,生怕自己在各行各业的竞争中落了下风,所以各种布局,各种投资。
从它们各种投资的效果看,我认为结果上大部分都是成功的,这也正是我喜欢它们这种模式的原因。
一个词:“效率”。
一句话:“它们效率高”。
但这种“产业集团”,有个弊病,就是会“染上”大金融集团的毛病:其市值表现,会大幅小于它下属各个公司市值股权占比加权之和。
当然,因为这个模式我本身不厌恶,所以并不是我转投相关etf的核心原因,后面会说。
2. 监管它们,就能真正促进反垄断?
这很明显,监管它们并不一定达成反垄断,但不监管,一定是不能达成的。
3. 宏观层面如果这么做了,岂不是更沒能力与国外大企业竞争了?
我觉得,这些中概头部股是很厉害,单靠它们去全球竞争,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通过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让更多优秀企业成长起来,那才是正道。
当然,这里面就存在各种博弈和不确定性,就等效是在说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如何平衡。
4.
即便此举对其他小“互联网+”企业形成利好,但“互联网+”企业本身就是对目前传统行业形成“技术性碾压”,在保障社会公平的情况下,这些小“互联网+”是否也会被监管,乃至需要让渡一些利益给传统行业?
首先,在保障社会公平的情况下,这些小“互联网+”肯定也会被纳入监管,乃至需要让渡一些利益给传统行业。
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凭靠优秀的技术人才、海量的数据沉淀,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是“技术性碾压”其他传统行业,于“一段周期”时间而言,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势必最终形成这类企业需要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到传统行业。
有人可能说,都凭劳动吃饭,凭什么就不公平了?
我们回头看百年前铁路兴起后与马车夫之间的故事,就知道何为不公平。所以从“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角度说,“一段周期”时间内这类企业要让渡一些利益出来是必然的。
当然,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容许这种让渡会长期存在,本身这类企业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种生产力也必将取代一些传统行业。
5. 如果小“互联网+”也会受到监管,那岂不是中概etf也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是的,肯定也有不确定性。
但如果换另一个心态来看,对于“单个”这类企业而言,所谓的不确定性可能最后就是0与1的问题,而对于整个etf来说,不确定性是短期阵痛,长期而言是好事。
6. 如果整体中概存在不确定性,是不是理应暂时出来躲避一下?
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我而言,我看到的是:
(1)中概头部业绩依旧不错,顶多增速下降;
(2)其他中概中部分已经呈现出与腾讯、阿里分庭抗礼的能力,也就是出现“头部增大”的趋势,这就符合“更多优秀企业成长起来”的现象,头部企业目前在增多中。
(3)只要头部公司增多,虽然行业特性上是趋势集中的,但公司间形成的是有序竞争态势,反垄断就会退潮。
如上即是我把腾讯转入中概etf的基础原因,不过腾讯如此低的估值之下,要切换我是舍不得的,还需要更大的理由,基于如下(纯属我自己的喜好):
1.
敝人在股票、基金上,更擅长做基金的投资,通过基金投资,能厚增收益。(6月份后的移仓,虽然如上表显示的,在“不动”情况下,暂时有超额收益,但这不是“确定”的收益,我能厚增的是通过操作手法,在这两个月操作试验后,的确贡献了不少收益,实际收益比上表中高)
2.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寻求我配置中的对港股的替代配置,虽然中概类的基金主投也是港股,但对敝人而言,基金优于股票,特别是现在中概的基金除了中概etf外,还有港股科技etf等,可选数量更多。
读到这,或许有朋友会很失望“就这?”
我也知道朋友们的失望。
比如,很多朋友会说,下一步中概退市股回流才是重大灾难,或者说中美关系/港股市场地位才是最大的负面因素,或者说腾讯大股东减持,或者说不是现在开始转而支持平台经济了么?等等。
1. 中概退市股回流
这的确是个非常重大的不确定性,但这是个“明牌”,市场价格不说全部反映了这个预期,但至少很大部分已经反映了这个预期了。按资本市场这尿性,如果真的彻底回流,届时也正是中概底部反转之日。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阿里周五被加入,美股阿里当日大跌11%。
当然,这个因素的确可以让中概估值要下一个台阶,不过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
2. 中美关系/港股市场地位
和上面的理由差不多,现在的估值已经至少反映了部分预期。
如果还在中国这艘大船上,我个人认为,选腾讯/中概之流不会是最糟糕的做法。
3. 腾讯大股东减持
和上面的理由还是一样,现在的估值已经至少反映了部分预期,不过市场承接力度的确会影响腾讯股价,所以“暂时”转移到中概etf中,应该不是差选项。
后一步,只要密切关注NASPERS的股价修复情况,这里提一句,除非这家南非大股东的减持理由是在说谎。
但这个利好对于上面的各种利空而言,大家还是觉得上面利空更重。
至于说“反垄断停止”,这只会是短期的吧,长期而言达摩克利斯之剑,会长期存在的。
上面说了很多,可能大家都糊涂了,利空那么多,我怎么还要投中概etf啊。
那就大白话简单说下吧。
1.
低估值的腾讯,我愿意持有,不过因为敝人更熟悉基金操作模式,所以移仓到中概etf。
2. 中概整体的行业利空,目前价位已经较大反映了利空预期,全数撤离不合适。
3. 中概整体的行业利空虽多,但行业特性看,我认为未来是美好的。
最后,再重复说下,避免大家误解。
我移仓腾讯到中概etf,不是看空腾讯,不是战略性的撤退,只是战术级别的调整,,我依旧看好腾讯。
不过,可以预期的是,下一步无论是腾讯,还是中概,鬼故事会增多起来,投资老油条们知道这会是什么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