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补注》通解——养生主

《庄子补注》通解——养生主
http://s1/mw690/002limu8zy78wq4ZjUY30&690
1.奏刀騞然①
【原文】《列子·汤问篇》:“其触物也,騞然而过”。张注騞,呼麦反,破声。
【注释】①騞(huō):形容解牛时骨肉分离的声音。
【通解】刀起肉落的声音
《列子·汤问篇》:解牛刀在牛身上毫不费力,只听到刀起肉落的声音。张注騞的读音为呼麦反切,即亥音,去声。
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原文】《左襄十年传》:“宋公享晋候于楚丘,请以《桑林》”。杜注:《桑林》,殷天子之乐名。《经首》义不可晓,疑系狸首之误。貍,俗作狸,与经形相近也。《礼记·乐记》左射《貍首》,右射《驺虞》。郑注《狸首》、《驺虞》所以歌为节也。《礼记·大射仪》奏《貍首》。郑注《狸首》,逸诗《曾孙》也,是《狸首》本古乐章之会聚也(见《乐记郑注》),言乐声会聚之处即节奏也。
【通解】
《左传·襄公十年》记载,宋平公在楚丘设宴招待晋哀公时请求使用《桑林》乐舞。杜预注《桑林》是商王祭祀的乐曲。《经首》不可考,怀疑是《狸首》之误。貍是狸的旧体字,“貍”与“经”字形相近。《礼记·乐记》里有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记载。郑玄注《狸首》、《驺虞》分别是古乐中的一节,分别是天子和诸侯射仪是演奏的音乐。《礼记·大射仪》也记载了演奏《狸首》的礼仪,郑玄注《狸首》乐曲的内容是逸诗《曾孙》。引用这两只古曲,是说庖丁解牛像演奏节奏很强的音乐一样。
3.謋然已解①
【原文】《释文》未说謋然之义,疑謋系磔字之误②。《广雅·释诂三》:磔,开也。与已解义相应。
【注释】 ①謋(huò)然:牛体解开时发出的声响。
②磔(zhé):肢解性畜。
【通解】“哗”的一声牛已倒下
释文没有注解謋字,我怀疑“謋”是“磔”的误字。按照《广雅》的解释,磔是古代肢解性畜以祭祀,符合本文的意思。
【原文】介,假作尬。《说文》尬,尴尬也。尴尬,行不正也。郭注介者偏刖之名②。《释文》介,崔本作兀③,又作(足+兀),云断足也。刖为跀之借字。(足+兀)乃跀之或体。《说文》云:跀,断足也。跀为古五刑之一。下文明言天之生是使独则不得以介为跀矣。
【注释】①介:一只脚。②刖(yuè):去脚。跀、(足+兀)是刖的异体字。③兀:高而上平。
【通解】什么人,只有一只脚
介,借用了尬。《说文》尬,是尴尬的意思。尴尬,原来是指不走正路。郭象注介是借助跀刑之名。崔撰本作兀,又曾写成(足+兀),讲的都是只有一只脚。(足+兀)是跀的异体。《说文》对跀讲的清楚,砍去一只脚是古代的五刑之一。下文讲明此人的一只脚是天生如此,不是跀刑造成的。
5.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原文】《说文》:“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故引申为嫥壹之称①。《周语》“昭明大节而已,少曲与焉”。韦注②:与,犹类也。此言右师之介是天生使独,非若人之貌有比类者独与相对为文。郭注偏刖曰独,两足并行曰有,与此曲为之说,非是。
【注释】①嫥(zhuān)壹:专一。②韦:指三国时期史学家、经学家韦昭(204—273年),字弘嗣,江苏丹阳人。撰有《博弈论》,注《国语》、《论语》等。
【通解】天生一只脚,人的外貌是自然形成的
《说文》在解释“独”的时候说,狗好斗为独,羊温和为群。故“独”引申为专一。《国语·周语》说显示大节不要有委屈之举。韦昭做人不要隐瞒个性,右师只有一只脚是天生如此,同正常人不一样的是命运的安排。郭象注跀刑为独,还说两脚并行就是“有举”。如此委婉的解释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
6.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原文】《阙误》文如海本:“其作志,当从之”①。下文“遁天倍情”云云②,即以为非至人也。今本至误,作其义不可通。
【注释】①《阙误》:指《庄子阙误》,明代杨慎编撰。②遁天:失去天性。倍情:违背真情。
【通解】原以为是俗人,现在改变了
《庄子阙误》文如海本把“其”作为“至”解,并认为是正确的,应当遵从。下文“失去天性”、“违背真情”等均为非完人所为。把“其”作为“至”解,意义上说不通。
7.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原文】《说文》:倍,反也;倍情,反乎情也。郭注解:倍:加于。意未安。
【通解】(哭丧)是违背真情的,忘记了人生的禀受
《说文》倍是“反”的意思;倍情,就是违背真情。郭象对“倍”的解释是“加于”,用在这里未见得适合。
8.指穷于为薪①,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原文】为,犹助也(见《诗·大雅》“福禄来为”郑笺)②。指之穷于助薪有涯者也。火之传也,无涯者也,以有涯随无涯,故不知其薪之尽也,亦殆而已矣③。此设譬以申篇首之义,自来注家未得其旨。
【注释】 ①指(zhǐ):通脂,油脂。②《诗·大雅·鳧鷖》:“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来饮,福禄来为”。郑玄注:为,犹助也。③殆:困顿。
【通解】油脂被烛火燃烧完了,火种却一直要传下来,没有穷尽的时候
郑玄注《诗经·大雅·鳧鷖》“福禄来为”的“为”是帮助的意思。油脂用完了,而蜡烛的人源源不断,传火种的人也源源不断。以有限的油脂追求无限的蜡烛,是因为不知道蜡烛也有燃尽的时候。如知道了就会陷入困顿。打这个比如是为了呼应本篇的开头,历来的注家都没有领会其中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