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历史的尘埃——访黄氏大宗祠

标签:
黄氏大宗祠 |
分类: 中山行 |
黄氏大宗祠位于中山西区长洲村,是长洲黄族子孙纪念开村人黄敬斋及早期祖先之殿堂,宗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由古至今经过了多次的重修。1930年、1998年重修。
出得烟洲学校,沿西大街往西前行不远,便是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坐北向南,祠前有两尊高座石狮。
黄氏大宗祠乃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较完整之明代古建筑,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上的金箔大字“黄氏大宗祠”乃清代探花陈其森手迹。
整个建筑三进三间布局,中、后进置有左右厢房。中座左厢房曾是乡绅聚会的地方,右厢曾作烟洲学校第三分校。
宗祠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采用古代抬梁式木架构建筑,前檐设置园盘形坐斗和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式屋顶,蚝壳外墙,采用木雕、灰塑、砖雕等建筑手法。
第二进“致中堂”挂有“致中堂”橫匾系清朝状元及第王世琛所书,原匾已失,由本乡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重写。
喜欢游古村古祠堂,因为它使你平静、安祥。
右厢房内摆放有木船,龙舟吗?
2009年7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洲醉龙舞的传承基地,正式挂牌于黄氏大宗祠内。
醉龙舞源于长洲村,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醉龙队伍将举行巡游活动。
有趣的是,在这儿我结识了大宗祠的黄管理员,他见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拍来拍去,就跟我打招呼说,“你慢慢拍,我去吃饭了”,我说“嗯,我来帮你拍张照片,回头发图给你”,他说“好呀”,于是黄先生就摆起了造型。
我不知这就是醉龙舞的动作,只是觉得画面不够色彩,就说“可不可以有什么东西拿着”,黄生说“好,你等着”,不一会儿,他就拿来了这个龙的道具,开始表演起来,原来这就是醉龙舞啊!黄管理员是长洲醉龙队的,哈哈!太棒了!
舞醉龙,是流行于澳门、中山、珠海一带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民族的一种习俗。一般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即佛诞节举行。2006年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中山醉龙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又称“剪龙”“转龙”,发源于该市西区长洲村,因起舞时“醉态朦胧”而得名。这种自发的即兴舞蹈,是中山本土独特的民间艺术。
相关链接:烟洲书院——倾听百年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