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和平的小围脖
和平的小围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07
  • 关注人气:1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2014-09-09 19:40:37)
标签:

石仔庙

蒂峰山公园

分类: 中山行

“有山有水皆入画、无寒无暑更宜人”是对南朗蒂峰山的描画。说蒂峰山位于南朗大车村西北面,实际上蒂峰山公园离大车村还有一段距离。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去往蒂峰山公园并没有直接抵达的公车,若从珠海出发徒步前往,可先坐珠海公汽到下栅检查站,然后再转中山12路到建纶工业园。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然后沿蒂峰一路一直前行600米。走这段路一般人会觉得有些辛苦,但对驴友来说就不算什么。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然后就会看见一个农庄。眼前这座山就是蒂峰山,隐约可见到位于半山腰的寺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然后走过一个烧烤场。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然后一座亭子就会出现在眼前。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此亭叫“汉亭”,亭联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如顺路往右行,这边还有一个亭子。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亭联为:“蒂峰千古秀,鱼林万年春”(原来这片林地被叫做“卖鱼林”)。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那边貌似有一个正在修建的停车场。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往回走这里有一个牌坊。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沿此山路上行,可到石仔庙,没多远。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或沿大路行至公园正门——途中石刻。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蒂峰公园正门,公园是免费游玩的。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公园牌坊正面。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牌坊背面。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位于半山腰的“石仔庙”群。石仔庙,又称匡庐古庙。建于清代。光绪己丑年(1889年)重修。民国廿五年(1936年),在庙前加建平顶凉亭和护栏。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庙宇旁边有一“灵池”。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灵结天地源,池化人生劫”。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山神门官土地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袁大仙庙”。据说光绪已丑年间,由四大都人士、大车村林氏后裔林献庭和林介禧等多位热心人筹划兴建庙堂。庙堂建成,庙门左右写上“碓舂珠瀑琴无谱,坑泻濂泉画有声”的对联。庙内壁上也写上“蓬炉日月天同寿,蒂岭烟霞地不尘”。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石仔庙,又称匡庐古庙,2004年11月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协天宫“。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协天宫前的石狮子。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活泉”,建于清代,民国3年(1914年)重修。井旁镶嵌石匾,楷书阴刻:“活泉”。泉井长1.3米,宽0.94米,深1.1米,泉水清澈,常年不断,沿用至今,几经百载。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九十年代时,旅港侨胞捐资将石仔庙扩建为三座仿古殿堂,辟作旅游景区。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蒂峰山建设碑记——”建设蒂峰川四海,弘扬善业谢仁翁“。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蒂峰山建设碑记——”善举积德人敬重,建设匡庐美弘扬“。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碑记上刻有小诗数首:“结伴相携上蒂峰,山花香远级重重。许多亭榭供游客,可览名山雨后容”。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感谢仁翁建设功,满山层翠护仙踪。若然爱赏清幽景,请上蓬庐第一峰”。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蒂岭袁庐仙境开,林荫高树映楼台。若然未尽登临意,他日邀朋可再来”。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登上高亭眼界开,山光云影共徘徊。每年待到重阳日,品味清泉茗一杯”。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闲爱登岭蒂岭前,协朋来到石碑边,仁翁善者多情意,留得芳名励后贤“。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远近山花傍水开,蒂峰仙境即蓬莱。暑天卧石清凉甚,乔木阴浓善者栽”。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在石仔庙旁建有“林乡贤公家庙”。林乡贤公家庙初建于晚清,民国24年(1935年)重修。砖木构筑,硬山式顶,镶绿色琉璃瓦。面积约60平方米。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庙额石匾阴刻楷书:“林乡贤公家庙”,上款:“民国二十四年春”,下款:“邹鲁书”(邹鲁为当时中山大学校长)。庙内石柱对联为:“洁清静穆之地,齐肃恪恭其容”,为于右任(前国民党监察院长、书画家)的手迹。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清代咸丰年间,大车村有位乡贤叫林谦的,与当时四大都骚人墨客常到幽深谧静、雅而不僻的石仔庙展卷细读、吟诗作对,不久成立了“八子吟社”。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门联上写:“蓬炉日月天同寿,蒂岭烟霞地不尘”。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又联:“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人生行乐矣百年几日得身闲”。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廉让山房”。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诗书画廊”。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庙内挂有数幅诗词字幅:

“碓舂珠瀑琴无谱,坑泻濂泉画有声”。又:”洞卧云霞清意障,亭凝烟霭篆心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曾经留下的诗词楹联数幅。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庙宇周围栽有众多古树。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还有一个小园林。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龟蛇池”。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公园内有数位村民住守,他们十分友善,热情的招呼我,叫我坐下来“喝杯茶”,我说“不用了,谢谢”!景观实在太多,我想悉数走完先。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这块石头上也刻有诗词一首:“蒂岭名园播弥遐,匡庐仙境近村家。溪声鸟语留人驻,树色山光映彩霞”。所有这些诗词石刻把蒂峰山风景尽情描绘。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原石仔庙庙额横匾隶书:“匡庐古庙”。庙门对联为:“米石倪山处,尧天舜日心。”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庙前第一对石联为:“神仙福地真人府,名士骚肠古佛心”(拍漏了)。
第二对石联为:“山入画图天乍晓,境催诗句月三更“。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艺友轩“。门前有一对石雕羊。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门联上写:“义重如山永结同心齐仲叔,友谊金石长存忠肝效伯期”。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继续往上走,这里还有几个庙宇。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黄大仙祠“。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黄大仙祠门口以及前面空地上都立有羊的雕塑,是根据“神仙传”中黄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吧!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黄大仙祠旁的山体石刻”缘“、”善因福果“,教导人们要行善,随缘。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文华宝殿“。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这里有一观景亭。在此碰到一对来山上取水顺便游玩的夫妻,聊了几句,顺请他们帮忙照相。”你是CCTV的吗“?”哈!哈!不是”。“记者?”“有点”。我乐了,他们眼睛厉害。有说,你曾做过什么都会留下痕迹,看来是。话说回来,人人都是记者洛,记者——记录生活,记录心情,记录来时走过的路——人人都可以是记者滴。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登山路。好久没爬山了,今天必须给自己加点餐。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山不高,一会就到了山顶观景亭。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此亭名为”润新亭“。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亭记”。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然后沿石阶路从另一侧下山。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下山途中的凉亭。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途中石刻“蒂峰公园”。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再次回到“黄大仙祠”上山路口。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从进公园门算起,在此已晃荡了两个多小时,不错!这地方虽然偏僻,但内容还满丰富。

中山蒂峰山公园、石仔庙
如诗所说:“蒂岭袁庐仙境开,林荫高树映楼台。若然未尽登临意,他日邀朋可再来”。



 相关链接:寻访古村落:南朗大车村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18ca50102v0h0.html

 

 

 

蒂峰山公园小考:


       蒂峰公园座落在中山城区东南面的南朗镇大车村。她以其苍翠葱茏、古朴幽深、巍峨多姿、潇洒淡雅而闻名遐迩,成为周边区镇成千上万各界人士九月重阳登高的好去处。

       相传今日蒂峰公园前面的坑山一带古代是一片是一片内海,坑山树木繁茂,散居在海边的渔民常常把鱼挑到这里出卖,后来这一片林地被人们叫卖鱼林。

       宋朝时代,有一位读书人,名字叫袁匡庐,由外地乘木船经过这里到广州俯应考。突然海上刮起台风,暴雨倾盘,木船被风吹浪打而沉没。幸好这位书生双手紧包住一块船板漂到岸边才不致淹没大海。于是他只身刀耕火种,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他死了之后,后人给他修了一穴简陋的坟墓,并立了一个石碑。后来由粤北南迁的居民就住在碓坑附近,这就是后来的大车村。

       自碓坑山附近的卖渔林立下袁氏石碑后,这儿便成为后来住在周围的渔民、村民求神问卜的地方。不久,有人用大小不等石头砌成一个神庙,叫袁大仙庙,不少人前往供奉,从此这个地方叫做石仔庙。
       清代咸丰年间,大车村有位乡贤叫做林谦的,与当时四大都骚人墨客常到幽深谧静、雅而不僻的石仔庙展卷细读、吟诗作对,不久还成立了“八子吟社”。

       据说,光绪已丑年间,由四大都人士、大车村林氏后裔林献庭和林介禧等多为热心人筹划兴建庙堂。庙堂建成,庙门左右写上“碓舂珠瀑琴无谱,坑泻濂泉画有声”的对联。庙内壁上也写上“蓬炉日月天同寿,蒂岭烟霞地不尘”。

       自袁大仙庙建成之后,每年重阳节,四大都周围村民前来游览的络绎不绝,正所谓香火鼎盛,热闹异常.直到民国,当时任中山县长的杨子毅,授意当时的第四区区长孙海筹重修石仔庙。孙区长与当时大车村归侨林蓬洲商议,由林主持重修工作。除粉饰原建的庙堂、客堂、静堂和厨房等建筑物外,还于庙前加建凉亭、石台、石凳、石级、围栏、闸门、泉井,以及栽花植树,俨然是个山间公园。尔后又修建了林谦公家庙,红墙绿瓦,古色古香。

       当时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亲自挥毫的“林乡贤公家庙”挂在门楣上。

       庙内柱上“洁清静穆之地,肃齐恪恭其容“是前国民党监察院长、书画家于佑任写的。

       石仔庙重修后,改为蒂峰公园,碓坑山叫做蒂峰山。

     “山入画图天乍晓,景推诗句月更”,蒂峰公园风光绮丽,冬暖夏凉,是个避暑的好地方,而且历史悠久,自宋朝以来,设置了多处历史文物景点,更有一些传奇事迹,可谓地灵人杰,对当地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名扬内外。

       近年来,改善蒂峰山的环境,市农林局出资修筑了一条466的水泥结构登山石径,山顶及毗邻山峰开僻了防火无草行人道;山下修建了烧烤场和停车场,还增设了防火设施和订下了管理制度。此外,大车村居民亦纷纷乐捐赞助,。尤其突出的是石岐人士、旅港乡亲萧耀坤先生慷慨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作为修建费。

       如今蒂峰公增建了巍峨壮观的牌楼,山腰处增建了两个别致的凉亭。拆除了原来山边的旧庙,修建了两幢琉璃黄瓦的大殿堂,整治了园内山泉自流井周围环境,登山道两旁安装了电灯。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山顶最高处建起了一座环形扶梯的观景亭。

       站在高高的观景亭上,放眼望去,山下村庄的幢幢楼舍、厂房,碧绿的田园,似镜的山塘,如带的公路,历历在目。远眺碧波浩淼的珠江口,水天苍苍,浩气长空,让人心胸开朗,身置美景之中,的确有几许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朗大车村
后一篇:中山大环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