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俞孔坚与他的《大脚革命》

(2020-08-06 20:36:46)
分类: 我心飞翔
     前段时间的夜j间,在微信朋友圈见到一个关于俞孔坚教授与他的《大脚革命》的链接。打开看文章与演讲视频后,我是多有认同的。说实话,真是孤陋寡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俞孔坚其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类的演讲。耳目可谓一新。看俞孔坚《大脚革命》的演讲有些天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事实仍然不能忘记。
       俞孔坚的《大脚革命》立根于城市规划的新观念。当然治洪、防洪也在这种新观念下有新的注解与举措。俞孔坚教授倡导的城市规划是以自然生态为主导,摒弃强硬的人为的干预,主张疏水,而不是堵水。当下受洪灾之所以严重,俞教授认为根本在于城市规划的畸形审美,偏离自然健康美的理念,弃自然疏导,重人为堵塞。
       俞孔坚教授在《大脚革命》演讲的开头,就以女人裹脚为例告诉我们人们审美出现了偏差,产生了异化,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理念:小脚的、弓腰的女子是美的。这样的审美偏差,多么的不人道,多么的缺乏人性,戕害了古今多少女子啊。
       就因为人们误入审美认知的歧途,让多少女子把一双双健康、舒展、饱满的大脚,包裹成一双双病态的、瘦小的、萎缩的三寸金莲。包裹的疼痛、行路的不稳,谁解其中的苦味?贴近自然的,切近人性的思想,才是健康的、美的。人为的,一旦丧失了人性,只能成为一种病态的美,祸害人们。
       对于人们审美认识的畸形,不止于在人上,也在物上。清代的龚自珍是个有良知、有洞察的文人。他在《病梅馆记》一文中就讲述了他对人们审美异化的痛心。江浙之地尽病梅(枝干弯曲、倾斜、疏朗),再难寻笔直、端正、稠密的梅的枝干。人们审美上走向了极端,不再尊重梅的本性,不再欣赏梅的自然之美,致使养梅之人为获取钱财,大刀阔斧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病梅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在人对美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当然,龚自珍未必是单纯地言物,弦外之音应在人的身上。很显然,无论物,还是人,如果不保持他的本性、自然之美,是不合乎道理的。
       因而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能远离自然,不能背离人性,以免谬以千里,误人害己。对现实世界认知的正偏,不只是个理念问题,更直接关系到人们现实的切身利害。
       城市规划的主导者不注重顺自然而行,治洪、防洪如若太自信于人力的干预(有些干预的必要性,尚需考量),人们必将自食自酿的苦果。
       再者,我们现行的不少观念值得反思。如什么才是美丽城市的规划,什么才是健康的学校教育等等。观念上亳厘的偏差,往往在现实的践行上拉开很大的距离。
       俞孔坚就举了一个学校规划的例。一个学校面积不小,在建设完教学楼后,就没有了资金继续美化。上级部门要求学校尽快投入使用。校长无钱发愁,求教于俞教授。按理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没有资金是没办法进行美化、绿化的。
      俞教授给这个学校提供了一个突破常规的规划。把学校划成若干区域,整成一个个劳动教育基地,种上各种粮食、瓜果、蔬菜。这项举措既给学生们创建了一个个劳动实践的基地,让学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又为学校创入开辟了一个途径,搞活了校园经济。真是一举两得。这才是健康的真正的教育。而在我们常规的观念中,学生是念书的,学校是有花有草的。虽然我们提倡劳动教育,但是又有多少学校真正地落实了呢?俞教授说,有庄稼,有丰收,就是美的教育。说的多好。
       俞孔坚教授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思想,建立在对自然审美的认识上。给人诸多启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俞孔坚教授与他的《大脚革命》,让自己拥有别样的眼光,重新审视、考量现实的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